文在寅擺脫半導體對日依存的虛與實
2021/08/09
日本實施對韓出口管理措施至今已經過去2年時間。南韓政府以這項動搖橫跨日韓的半導體供應鏈的措施為契機而推進相關材料的國産化。不過,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是,「擺脫對日依存」未能像南韓方面所主張的那樣取得進展。哪些方面發生改變,哪些沒有改變?貿易統計數據顯示出日韓相互依存的事實。
南韓政府7月2日舉行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産業成果報告會。南韓總統文在寅提出,「南韓對抗日本偷襲般的不當出口管制,走上自立的道路,即將滿2年」。
![]() |
文在寅在演講中強調擺脫對日依存的成果(照片由南韓總統府提供) |
長達8分鐘的總統演講把減少3種半導體相關材料的對日依存稱為「成果」。
3個品類指的是半導體電路形成工序使用的氟化氫、EUV用光刻膠(感光材料)和智慧手機OLED面板的保護材料氟化聚酰亞胺。這是日本政府2019年7月規定對韓出口時需要單獨審查的品類。
![]() |
南韓貿易協會的統計顯示,來自日本的氟化氫進口額以2019年7月為轉捩點而銳減,從2018年的6685萬美元減至2020年的937萬美元。日本佔整體進口額的比率也從2018年的42%降至2020年的13%。
正如文在寅所言,南韓在氟化氫領域的對日依存度明顯下降。原因是日資企業Stella Chemifa和森田化學工業的對韓出口減少,大部分被三星電子出資的SoulBrain、SK Materials等南韓企業製造的氟化氫代替。
![]() |
三星的半導體工廠有很多日本製造的設備 |
另一方面,關於EUV用光刻膠,南韓政府表示「來自比利時的進口增加,對日依存度下降」。來自比利時的光刻膠進口額以2019年7月為轉捩點,增加至10倍以上。不過,其生産商是日本JSR的子公司,也就是説仍然是從日本企業採購。
來自日本的光刻膠整體的進口額2020年增加22%,增至3億2829萬美元,2021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3%,保持增加趨勢。對日依存度也持續超過8成。
更加與現實顯著偏離的是氟化聚酰亞胺。南韓政府稱「採用替代材料‘極薄玻璃’,來自日本的進口事實上為零」。
極薄玻璃是三星折疊智慧手機所採用的保護材料。不過,在三星近3億部的供貨量中,折疊手機為440萬部(2020年,證券公司數據),僅佔逾1%,絕大多數智慧手機仍採用氟化聚酰亞胺。
南韓在氟化聚酰亞胺領域的對日進口額2021年1~6月增長15%,達到4430萬美元。對日依存度也沒有明顯下降,距離「事實上為零」還很遠。此外,針對文在寅自豪地宣稱在2年裏把對日依存度從31.4%降到了24.9%的「100種核心産品」,南韓以屬於「國家機密」(南韓政府相關人士)為由而並未公開具體內容。
![]() |
在南韓的貿易收支中,逆差額最大的對象國是日本,額度比其原油進口所依賴的對象國沙烏地阿拉伯還要大。2020年南韓對日貿易逆差為209億美元,比上年增加9%,2021年1~6月因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增加,增幅達到31%。
從上述貿易統計數字來看,南韓政府主張的「擺脫對日依存」目前還比較有限。儘管如此,從長遠來看,南韓對日本的依賴程度還是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其原因在於,南韓擁有半導體和螢幕的年銷售額達10萬億日元的三星電子、年銷售額3萬億日元的SK海力士和2萬億日元的LG螢幕。而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鎧俠控股的銷售額為1萬多億日元,南韓作為原材料買方和設備買方的存在感很強。
日本政府的措施讓三星等企業意識到了「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出於繼續維持業務的角度,這些企業要求日本廠商在南韓擴大生産。東京應化工業和大金工業等也已開始擴充生産基地。這樣的動向有可能導致日本的産業空洞化和就業機會減少。
![]() |
三星的半導體晶片 |
此外,作為三星子公司的南韓設備製造商已開始開發和生産「涂膠顯影設備」和「蝕刻設備」等日企擅長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由於南韓政府提供補貼等原因,SK、LG的集團企業也在材料領域大力進行研發,正在悄悄培育南韓國內供應商。
面對南韓方面的這些動向,日本政府的危機意識十分淡薄。日本經濟産業省6月制定的《半導體與數位産業戰略》稱,「製造設備和材料産業被指存在空洞化的可能性」。對於這種彷彿置身事外的表述,産業界提出批評稱,「經濟産業省完全不了解2年前的措施導致的現實情況」(日本大型材料企業的一把手)。
日本提供材料和設備,韓國製造半導體、顯示器、智慧手機和電視等成品。這種一直以來給日韓雙方帶來利潤的分工體制並沒有消失。但是,如果日本對文在寅政府誇張言論背後發生的「地殼變動」視而不見,繼續進行政治對立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日本企業將付出巨大代價。
日韓之間的不信任仍在繼續
日本稱「出口管理嚴格化」,而南韓則稱「出口管制」。日韓對日本政府2019年7月出台的措施的不同稱呼象徵著兩國的分歧。
日本時任經濟産業相世耕弘成表示「韓方頻繁做出(強徵勞工問題等)違背兩國之間積累的友好合作關係的負面舉動,嚴重損害雙方的信任關係」,把南韓從出口可用於軍事的材料時無需單獨審查的優待對象中排除出去。
日方站在「只是實施原本就需要的單獨審查」的立場上,稱為出口管理嚴格化。而南韓則將其理解為對二戰強徵勞工問題的報復,攻擊南韓的核心産業。
![]() |
因日本加強對韓出口管理,南韓半導體廠商意識到了採購風險(SK海力士的半導體工廠) |
討論的前提大相徑庭,日韓雙方的主張當然也就難以調和。
後來,南韓發生抵制日貨運動、廢除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重提慰安婦賠償問題,在2018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就二戰強徵勞工訴訟做出判決以後,雙方相互不信任的連鎖反應持續發生。
兩國私下不斷摸索改善關係,但目前沒有顯著的成果。南韓總統文在寅曾考慮借7月23日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之機訪日,但沒有實現。
南韓政府高官透露稱,「雖然(通過事先溝通)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沒有達到舉行首腦會談的程度」。在文在寅餘下不到10個月的任期內改善日韓關係已經很難。
南韓將於2022年3月舉行總統選舉。在預測日韓半導體供應鏈前景方面,這屆選舉將成為很大的分岐點。因為如果下屆政府也繼續「推進國産化」,再加上5年的豐厚政府補貼,南韓企業可以靜下心來積累技術。
在南韓大選當中,對日外交也是重要的爭論點之一。如果總統更疊,南韓政治的所有政策都會發生巨大轉變。南韓下屆總統是否會繼續採取對日強硬姿態和國産化政策?日本的半導體相關企業也在密切關注鄰國的大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 細川幸太郎、黑瀨泰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