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需求退潮,全球手機、PC開始賣不動

2022/06/07


  手機和個人電腦(PC)等面向消費者的電子産品的減速隱憂正在全球加強。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中心,最終需求下滑,1~3月的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近1成。手機廠商小米出現最終虧損。大型電子産品代工企業4月的營收也轉為減少。因新冠疫情下的居家辦公和學習而出現的需求已迎來重大轉折點。

      

  市場異變的隱憂可以從業績堅挺的半導體代工企業的經營者的展望中看出。台積電(TSMC)的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在4月的財報發佈會上,針對需求層面提出看法稱,手機、PC、平板電腦等的最終市場有些疲軟。

   

    

  中芯國際(SMIC)的聯席CEO趙海軍在5月的財報説明會上指出,即使在最終需求冷卻的局面下,半導體仍處於明顯短缺的狀態。認為由於全球半導體的供應制約,電子産品的出貨仍受到影響。

   

  香港調查公司Counterpoint預測稱,2022年1~3月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8%,連續3個季度減少。該公司預測,2022年全年的出貨量減少3%,減至13.57億部。

   

  尤其明顯的是佔出貨數逾2成的中國大陸市場的減速。小米1~3月的手機出貨量同比大減22%。營收在上市以來首次低於上年同期,最終損益為虧損5.87億元。由於疫情導致的封控,消費者心理明顯冷卻。調查公司CINNO Research的統計顯示,4月中國大陸手機銷量同比減少22%。

   

居家相關産品的特需迎來轉捩點

       

  此前明顯受益於居家需求的PC和電視也如出一轍。美國高德納的推算顯示, 全球1~3月的PC出貨量減少5.5%,降至7891萬台。除了降低終端性能的「Chromebook」的銷量減少之外,該公司認為消費者的支出被投向元器件以外領域。華碩電腦的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預計2022年全年的個人電腦市場小幅萎縮。

    

  台灣集邦諮詢(TrendForce)的統計顯示,全球1~3月的電視出貨量比2021年10~12月減少20%。據悉在全球物價上升的背景下,收入有限的消費者開始減少購買必需品以外的商品,影響正在顯現。

      


           

  觀察電子産品的供應鏈,也發現異變的跡象。台灣和碩聯合科技與仁寶電腦工業等開展PC代工等業務的大型廠商此前一直為應對需求而增加庫存,但營收正在放緩。截至3月底,5家台灣大型代工企業的庫存量按照1~3月的月均銷售額換算,能夠銷售2個月,比過去同期增加近10天。

            

  此外,中國大陸的封控導致供應鏈混亂,也産生負面影響。台灣大型代工企業的大陸工廠的運作受限,無法順利生産和出貨。從4月的單月營收來看,和碩聯合科技同比減少19%,仁寶電腦減少40%。如果源自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混亂持續,企業的機會損失將加大。

     

  手機和PC是半導體與電子零部件的大客戶,被認為佔到半導體總需求的4成左右。面向汽車和工業設備、數據中心等的半導體需求依然堅挺,但消費者電子産品的增長停滯將成為逆風。   

      

  日本瑞薩電子的社長柴田英利表示,「訂單的積壓雖然仍在增加,但也有是否具有最終需求的擔憂」。4~6月,瑞薩電子以面向個人電腦為中心,開始調整銷售網的庫存。    

     

  受全球通貨膨脹影響,需求的異變隱憂正在加強。如果供應制約的影響長期持續,有可能拉低此前堅挺的電子産品相關企業的業績。成本增加等趨勢的擴大也正在成為今後的風險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江口良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