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鎔三星: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改變
2022/11/02
時隔35年,南韓三星電子迎來了新會長。任期很長的上一代會長李健熙,以強有力的自上而下(top-down)體制突破了日本企業的壁壘,帶領三星走上跨國企業的道路,從追擊到了領先。統率新生三星的長子李在鎔,則有意採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體制,來面對和解決開創新業務這一重大課題。
10月4日,家電展會「KES2022」在首爾開幕。三星展位旁邊設置了一個寫著「C-Lab」的區域。在13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裏,展示著10家企業的技術。三星的年輕員工們正在熱情地講解自己的技術。
C-Lab是允許擁有業務創意的員工創業的制度,可以在1年期限內脫離普通業務,專注於創意的具體化。三星為其創造了軟體開發和試製環境,全額發放工資,還提供創業資金支援。即便業務失敗,5年之內也可以回到三星。
![]() |
在三星內部創業機制中出現的産品和服務出展(10月4日,首爾) |
「必須打造一個可讓年輕員工們愉快工作的創造性組織」,李在鎔如此向高管呼籲。他認為,需要營造一個讓每位員工都能自發行動、容易産生創意的環境。這方面的代表性舉措就是C-Lab。
在已經迎來10週年的該制度下,三星已有約1600人發起挑戰,甚至還出現了以風險企業的形式獨立出去的情況。除了智慧手機支付功能和健康管理APP外,還誕生了專門用於建築現場等用途的IT(資訊技術)設備等新業務。
曾在三星半導體部門擔任技術人員的全大榮,就是利用能像遊戲一樣享受樂器演奏樂趣的智慧手機APP「Jameasy」來創業的。他表示,三星「為我提供了足夠的開發費用,還以投資的形式支援了獨立出來所需要的資金」。
![]() |
重視現場是李在鎔的風格。他擁有很強的行動力,經常拜訪客戶企業和供應商。前往業務場所時,總是在員工食堂吃飯,並爽快地答應和員工拍照。以和藹的態度與幹部和員工認真討論問題。
李在鎔有意保持這種風格的背景原因是存在危機感,擔心三星患上等待指示的員工越來越多的「大企業病」。成為銷售額約30萬億日元的大型企業並不是唯一的理由,其父李健熙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體制也有很大影響。
「去美國的門市看看咱們公司的電視機受到了怎樣的對待」,大約30年前,剛擔任三星電子會長不久的李健熙對高管冷冰冰地説道。
當時擺在美國量販店顯眼貨架上的是索尼的電視。因給人「便宜沒好貨」的印象,三星産品被趕到了角落裏。
過去是中等已開發國家的南韓,全球競爭的意識薄弱,沉醉於在電視領域戰勝LG電子等企業,排南韓第一的狀態。李健熙擔心經營高管散漫。
三星發展的背後是日本大型機電企業的存在。三星從三洋電機學習電子技術,與NEC在電視和家電領域成立了合資企業,與索尼在液晶面板領域成立了合資企業。在早稻田大學學習過的李健熙在往來於日韓的同時,勾勒了成為世界企業的藍圖。
隨著數位時代到來,三星憑藉果敢的投資決斷,已在廣泛的産品群上甩掉了日本。結果,在李健熙病倒的2014年,已經沒有可以作為標桿的日本企業。
![]() |
李在鎔重視和一線人員的交流(2022年9月在三星墨西哥) |
現在,三星已跟當時的日本企業一樣,處於被追趕的處境。受到充裕的産業振興政策推動的中國企業追了上來。
雖然三星擁有智慧手機、電視及半導體記憶體等很多排在世界第一的産品,但這些都是從領跑者手中搶來第一寶座的領域。缺乏從「零」開始開創新産品領域的經驗。這是三星的弱點。
就三星經營曾經寫過書的首爾大學經營研究所的宋在鎔教授指出:「作為追擊者,李健熙時代的三星在軍事化管理上做得很好」。李在鎔時代:「為了成為引領者,需要具備能産生創意和挑戰的水準式組織文化」。
李健熙1990年代提出長期培育業務,他説「良木不是一代長成的。現在種下的樹可以由子孫收穫」。李健熙撒下種子的生物藥品及車載電池等新業務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已經開花。
2017年和2021年被兩次收監的李在鎔在法庭上發誓:「要將三星做得比上一代更大更強」。李在鎔肩負著在培育所繼承的業務的同時創造新業務的巨大課題。
南韓財閥的會長職位還被叫做「總帥」,指特殊的地位。説過「肩上擔子很重」的三星第3代要做「引領者」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