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申請上市,或取代阿里成為軟銀搖錢樹
2023/05/01
日本軟銀集團(SBG)旗下的英國半導體設計企業ARM已申請在美國市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如果成功上市,對孫正義率領的軟銀集團來説,ARM將成為可與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媲美的主要資産,有望推動融資手段的多樣化等。此前軟銀集團浮出水面的MBO(管理層參與的收購)預期也將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
軟銀集團在2016年斥資約3.3萬億日元收購了當時上市的ARM。原計劃在軟銀集團的領導下加速增長,並重新上市,2020年同意出售給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之後由於各國的監管機構對英偉達的收購表示擔憂,於2022年2月放棄,一直在軟銀集團的領導下進行上市準備。
![]() |
ARM在全球半導體設計領域擁有壓倒性的市佔率,軟銀集團的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充滿自信地表示,ARM「擁有了不起的技術革新」。在2022年11月舉行的軟銀集團財報發佈會上,孫正義表示「今後數年將致力於ARM的爆炸性增長」,此後一直未出席記者會。如果ARM上市成功實現,孫正義的努力將取得一個成果。
軟銀集團對ARM的出資比例為75%,其餘股份由軟銀集團旗下投資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的「願景基金」持有。軟銀集團伴隨IPO出售的股份數量等尚未公佈,但5月1日公佈的資訊顯示,IPO完成後,ARM仍將是合併子公司,合併業績和財務狀況不會受到重要影響。
![]() |
Reuters |
軟銀集團推動ARM上市的原因之一是融資手段多樣化。軟銀集團此前一直以持有的股票作為擔保,從金融機構籌集鉅額資金。融資手段的核心是阿里巴巴,主要用於金融衍生品之一的預付遠期合約。
在該合約到期時,可以選擇用現金還款,也可以使用預付的股票。軟銀集團以阿里巴巴股票為中心籌集了數萬億日元規模,通過願景基金擴大了對全球新興企業的投資。創造了成長股催生新的成長股這一良性循環。
不過,阿里巴巴近年來增長放緩,再加上中國加強了監管,股價一直低迷。鑒於這種情況,軟銀集團通過將以預付遠期合約抵押的阿里巴巴股票用於償還,逐步降低了對阿里巴巴持股的比例。截至2022年12月底,軟銀集團的阿里巴巴持股比例降至13.5%。今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稱,進入2023年以來,軟銀集團已將剩餘的阿里巴巴的大部分股份出售。
如果ARM上市成功實現,有可能取代阿里巴巴。2022年3月,軟銀集團利用未上市階段的ARM股票,從國內外的金融機構籌集了約1萬億日元。一般來説,上市股票比未上市股票具有更高的流動性,因此金融機構更容易作為抵押給予更高估值。借助以ARM為抵押籌集的資金,軟銀集團再次擴大基金投資將變為可能。
ARM上市還有可能對最近數年的軟銀集團的MBO預期産生影響。
![]() |
截至2022年12月底,軟銀集團單獨持有的股票估值約為16.9萬億日元,其中ARM約為2.6萬億日元。另一方面,目前軟銀集團的總市值約為7.5萬億日元。也就是説,只要出售所持股份的一半左右,就可以籌集MBO所需的資金。以目前的股價水準來看,PBR(股價凈值比)也低於1倍。
《金融時報》曾在4月報導稱,ARM上市後的企業估值至少達到300億美元。如果IPO成功並獲得高估值,軟銀集團持有的股票估值與總市值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管理層收購(MBO)的現實意義將進一步增加。
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股市行情依然不穩定,目前出現了推遲IPO的情況。如果ARM的上市時間被推遲,或上市後在市場上的估值不如人意,那麼以ARM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就有可能成為「紙上談兵」。幾乎停止新增投資、事實上已進入冬眠狀態的軟銀集團將再次面對市場的評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田大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