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軟銀開始摸索「反攻」
2023/05/12
日本軟銀集團(SBG)5月11日發佈的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的合併財報(國際會計準則)顯示,最終損益為虧損9701億日元。繼虧損1萬7080億日元的上財年之後,連續2個財年陷入最終虧損。投資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的願景基金業務持續處於苦戰狀態。
軟銀集團面臨的困境仍在持續。原因是作為支柱的對科技相關企業的投資業務受到全球性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的影響,正在成為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由於幾乎停止新增投資,只專注於「防守」,手頭資金已積累到逾5萬億日元,開始摸索如何兼顧「進攻」。取代已出售幾乎全部所持股票的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掌握軟銀反攻成敗的是英國半導體設計大企業ARM的上市。
軟銀集團自2017年成立投資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的「願景基金」以來,加強了作為投資公司的色彩。目前運營的基金除了2017年成立的「1號基金」之外,還有軟銀集團全額出資的2019年成立的「2號基金」、專注特定地區的「拉丁美洲基金」等。截至2023年3月底,投資對象企業達到約440家。
基金業務根據會計準則,按季度對投資對象企業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並在損益表中體現帳面損益的增減。如果是已上市的股票,以股價為基礎進行計算,如是未上市公司,則參考類似上市公司的股價和最近的業績等,計算估值損益。軟銀集團的最終損益以萬億日元為單位上下波動的原因就在於此。

由於業績惡化,對軟銀集團來説,這是「防守一面倒的1年」(該公司首席財務官=CFO後藤芳光)。願景基金實施的新增投資幾乎停止,2023年1~3月的新增投資額僅為4億美元,與屬於最近峰值的2021年4~6月的156億美元相比大幅減少。旗下的基金運營公司經過重組,專注於支援被投資方的增長和回收資金。
另外,軟銀集團還加快了所持資産的出售和現金化。上財年通過基於中國阿里巴巴集團股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籌集了354億美元。2000年投資的阿里巴巴後來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電商(EC)企業,成為軟銀集團的主要資産。由於股價持續走軟,軟銀集團分階段實施了現金化。利用阿里巴巴股票累計籌集的資金已達到9萬7000億日元(約合720.9億美元)。
軟銀集團之所以一直維持守勢,是因為利率上升有可能在業績和融資兩方面構成負擔。由於利率上升帶來的高科技股股價下跌,業績方面已明顯陷入苦戰,目前債務置換時的利息支付負擔的增加也已浮出水面。4月發行的面向日本國內個人的2220億日元混合債券的年利率達到4.75%。比上次發行的2021年6月的年利率上升了2個百分點。
不過,由於堅持「防守」,軟銀集團的財務狀況變得穩固。手頭流動性(包括信貸額度)截至3月底達到約5萬1000億日元,較1年前的2萬9000億日元大幅增加。這一水準足以抵消目前已發行公司債券餘額(約6萬億日元)的大部分。
截至3月末,顯示軟銀集團凈有息負債與所持資産市值的比率的「貸款價值比(LTV)」也達到11%,根據平時控制在25%以下的公司規定也出現剩餘。
後藤在5月1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是採取一如既往地堅持防守的戰略、還是應兼顧進攻,現在處於應多方面進行討論的階段」,顯示出進行反攻的姿態。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感興趣的領域,列舉了自動生成文章和視頻的生成式AI。
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繼上次之後,此次也沒有出席11日的記者會。對於孫正義最近的情況,後藤透露稱:「他(孫正義)説自己想做的事情堆積如山」。
雖然軟銀集團的投資熱情正在高漲,但環境不佳。在投資和財務更加需要平衡的情況下,軟銀集團寄予厚望的是英國ARM的首次公開募股(IPO)。ARM於4月底申請在美國市場上市。後藤表示:「ARM拿出了超出預期的非常穩定的數字。上市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上財年ARM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817億日元,同比增長27%。
如果ARM成功上市,該公司的股票有可能取代曾是關鍵資産的阿里巴巴股票。2022年3月,軟銀集團利用尚未上市的ARM股,從日本國內外金融機構借款約1萬億日元。一般來説,與未上市股票相比,上市股票的流動性更高,作為抵押,金融機構容易給予更高估值。借助以ARM為抵押籌集的資金再次擴大基金投資將變為可能。
軟銀集團的經營很容易被高科技股的動向所左右,因此只要行情恢復,就會出現反攻的萌芽。如果作為全球最大規模風險投資公司的軟銀集團全面重啟投資活動,處於困境的初創企業行業的風向也將發生變化。軟銀集團的資金利用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田大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