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大企業的中國營收比超4成

2023/11/21


      全球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的業績觸底跡象正在加強。9家大型企業202379月財報(部分為810)顯示,8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高於46月,預計1012月也將持續緩慢復甦。中國對非尖端半導體的積極投資支撐了需求。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對中國的營收比例已超過4成,也可能産生地緣政治風險。

    

    

      日本時間1117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MAT)發表的2023810月財報顯示,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略微減少,為67.23億美元,凈利潤增長26%,增至20.04億美元。在納入統計的9家企業中,Tokyo Electron6家在79月出現營收和利潤雙下降,但由於銷售市場不同等原因,應用材料公司保持堅挺。

  

      儘管許多半導體設備大企業的利潤仍處於較低水準,但與上季度相比,已出現了復甦跡象。9家企業中有879(部分為810)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超過上一季度。如果觀察企業和分析師針對10月~12(11月~1)營收的預期,有8家企業可能超過7月~9月。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標誌(資料圖,REUTERS)

   

      支撐製造設備需求的是中國的半導體投資。受美國等的尖端半導體出口管制影響,中國正在加強非尖端領域的産能。除了用於運算用邏輯和電流控制等的功率半導體之外,投資還擴大至存儲晶片之一的DRAM。日本Tokyo Electron社長河合利樹表示:「(中國的)新客戶增加了約2030家」。

  

      9家企業的中國營收合計在202379月達到約10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成。涉足光刻設備的荷蘭ASML (阿斯麥、設備銷售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增至4倍左右,增長明顯。9家企業的營收合計在中國的比率也從23%迅速上升至44%。日本SCREEN控股(半導體設備業務)達到55%。科林研發達到48%,應用材料公司為44%

  

      有分析認為,雖然取決於設備的種類,但中國比例的提高在盈利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表示:「(因為)客戶按要價購買,面向中國供貨的利潤率很高」。事實上,在9家大型企業中,約一半79月的毛利率比46月提高了24個百分點。

    

      關於中國需求的可持續性,Tokyo Electron表示「已經獲得訂單,2024年上半年(中國比例)將繼續佔到4成左右」。應用材料公司則預測稱,雖然目前處於高水準的DRAM領域的需求將減緩,但「中國的需求很有可能在長期維持健全狀態」。


  

      不過,也有聲音對依賴中國的迅速上升表示警惕。Omdia的南川指出:「存在考慮到出口管制的緊急搶購的一面。或將面臨特需的報復性下滑」。路透社于日本時間1117日報導稱,應用材料公司涉嫌在未獲得出口許可的情況下,向中國的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出口産品,美國司法部正對此展開調查。

   

     

      應用材料公司的首席財務官Brice Hill在財報發佈會上解釋稱:「在202210月已經披露接到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傳票一事」。同時表示「我們正在與政府全面合作,並將繼續遵守所有貿易法規」。由於擔心對業績産生負面影響的拋售,應用材料公司股價在盤前盤後交易中比16日收盤價一度下跌7%

   

      岩井Cosmo證券的齋藤和嘉表示:「在整個(半導體製造)設備行業,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越來越大。美國政府的輕重判斷可簡單左右企業能否出口」。今後,有助於降低風險的中國以外需求何時全面恢復也將成為關注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堤健太郎、松浦奈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