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減速(上)三星面臨「後智慧手機」難題
2014/02/06
「智慧手機賣不動,所以部件價格也應當下調」,三星電子的採購負責人去年初冬對子公司三星螢幕的員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集團內部的降價與合併業績無關,之所以要求降價,可以看出部門業績的嚴峻程度。
三星2013年全年的合併營業利潤為36萬78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068億元),同比增長了27%,創歷史新高。不過,受高性能智慧手機市場日趨成熟和美國蘋果復甦影響,三星目前增長放緩。此前完成品和內置部件雙雙走俏,收益擴大的良性循環已開始出現問題。
「過度依賴智慧手機」
![]() |
「三星電子過度依賴智慧手機」,這是市場人士一致的觀點。三星合併營業利潤中,智慧手機等IT設備佔68%,3年內大增了43個百分點。如果加上自主生産的螢幕和半導體等,甚至有觀點認為三星對智慧手機的實際依存度高達81%。
在部門利潤率達19%的半導體部門的支撐下,業績應該不會急劇惡化,但是收益結構出現變形卻是事實。三星公司內部也出現了智慧手機的競爭環境正在接近平板電視的危機感。
「自由思考,大膽挑戰」
「當初甚至提議以夏普品牌銷售商品」,三星相關人士至今仍難掩對收購夏普影印機業務失敗的悔恨。影印機與家電不同,普通家電售出一單就是一單,而影印機的客戶還需要廠家不斷提供墨粉等消耗品以及設備等的維修服務。以此廠家可以獲得穩定收入。三星對收購夏普曾經充滿期待。
開發新業務將不僅限於家電、電子領域。「也要擴大保健和環保等提高生活品質的業務」,三星副會長權五鉉在去年11月的業務説明會上如此強調。2010年三星將醫療器械等5個領域定位為重點投資領域,並實施了小規模收購。
但是,三星尚未培育出可以取代智慧手機成為主要收益源的業務。一位開發部門的負責人表示「只要每年一次考評業績的人事制度存在,就很難有人敢大膽創新」。
一直以來,三星對目標和手段都十分明確,那就是其獨特的「快速跟隨者」戰略,也就是通過追趕並超越領先商品的實現企業成長。在此過程中,按照業績賞罰分明的制度發揮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如今若想抓住新市場和開發新産品則需要敢於犯錯,不斷摸索,靈活思考和暢所欲言等與以往不同的企業文化。
三星擁有絕對權威的經營者李健熙會長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呼籲員工「自由思考,大膽挑戰」。三星會誕生出全新的企業文化嗎?這將決定三星的未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