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1億日元董事人數557人,創新高
2019/07/01
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在日本上市企業獲得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3萬元)以上董事薪酬的「1億日元董事」的人數達到557人(不含上市子公司),超過去年的537人,創出了新高。為了贏得全球競爭而支付高額薪酬,確保優秀人才的日本企業正在增加。此外,與業績和股價掛鉤的薪酬也在增加,日本企業的薪酬體系正在向「根據業績支付薪酬」的歐美型靠攏。
東京商工調查統計了各企業截至28日公佈的2018財年有價證券報告書。支付1億日元以上薪酬的企業達到273家,創出歷史新高。
觀察1億日元董事的名單,在前10名中,6人是外國人。
![]() |
第1位是軟銀集團(SBG)的羅納德·費舍爾(Ronald Fisher),約為33億日元。在19日的大會上,在被股東問及薪酬的多少之際,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回答稱,「在歐美,有時需支付更高的薪酬」,要求股東給予理解。在該公司,馬塞洛·克勞雷(Marcelo Claure,美國通信子公司Sprint的CEO)等總計4人超過10億日元。
武田藥品工業社長克里斯托夫·韋伯(Christophe Weber)為17億5800萬日元,排在第4位。8億5100萬日元的長期銷售獎金的比例突出。在大會上,納入返還已支付業績掛鉤薪酬的條款的股東提案曾被討論,但被否決。
發生醜聞的企業的薪酬也受到關注。Leopalace21前社長深山英世的2018財年薪酬為1億日元。深山為施工不良的公寓問題負責,辭去了社長職務。在27日的大會上還卸任董事職務。
日産汽車前會長卡洛斯·戈恩的薪酬額為16億5200萬日元,排在第5位。與當初預定的25億日元相比,在因有價證券報告書的薪酬虛假記載嫌疑而遭逮捕之後減少。每月薪酬的一部分已經支付,但日産正討論要求獲得損害賠償,打算「不支付」剩下的薪酬。在引發與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場劃分調整有關的資訊洩露問題的日本野村控股,超過1億日元的只有首席執行官(CEO)永井浩二。2017財年曾有7人。
在公司方和股東方圍繞新管理層的選任方案形成對立的驪住集團(Lixil Group),重新擔任社長兼CEO的瀨戶欣哉為4億4200萬日元。
此外,歐美式的與業績和股價掛鉤的薪酬也不斷引進。以發放可在數年後出售的股票的方式為中心,達到日本上市企業的4成左右。在投資者要求保持薪酬的客觀性和透明性的背景下,在薪酬的決定方式等質的方面,改革也在取得進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