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給日本代工企業帶來春風

2019/09/11


  日本的電子産品代工(EMS)企業正在東南亞增強産能。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不少使用代工服務的企業正把代工方由中國大陸改為東南亞,日本的電子産品代工企業成為承接方之一。日本的大型代工企業加賀電子將在泰國建設新工廠,名幸電子(MEIKO)將通過把越南當地企業變為子公司等舉措增強産能。由於人工費上升等原因,製造業的「去中國化」趨勢預計持續,或將給日本的電子産品代工企業帶來商機。

   

  加賀電子將在泰國的春武里府建設第2工廠,投入約5億日元,2019年12月投入運作。隨著作為客戶的多功能一體機企業在泰國擴大生産,基板零部件的代工需求將增加,加賀電子將應對這種情況。計劃在2年以內使新工廠的營業收入增至100億日元。

  

   

  加賀電子認為,「為免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客戶的生産轉移趨勢將擴大」。該公司預計來自新客戶的訂單也將增加,計劃使電子産品代工業務的營業收入到2021年度比2018年度增加5成,達到1400億日元。

  

  印刷基板製造商名幸電子在越南擁有代工工廠。該公司決定10月向當地的代工企業投資8億日元,取得60%的股權,將當地企業子公司化,借此增強産能等。

   

  應對額外關稅

    

  在中國大陸生産車載設備和智慧音箱等的企業的詢價出現激增。有客戶表示「如果繼續向中國的代工企業下訂單,將難以應對額外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名幸電子2019年度電子産品代工業務的營業收入預計達到89億日元,到2020年度有望增至2倍以上。

 

名幸電子越南工廠的生産線(資料圖)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激化。美國川普政府9月1日啟動了針對中國大陸産品的「第4輪」額外關稅。對多功能一體機和智慧手錶等徵收15%的額外關稅。還計劃10月把第1~3輪措施的稅率從目前的25%提高至30%。受此影響,尋求把生産轉出中國大陸的企業正在增加。


      

  中國大陸被稱為「世界工廠」,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基地。不過,隨著客戶企業轉移生産,針對零部件等的供貨,也出現部分或全部改為向東南亞的日資代工企業等訂購的趨勢。此外,還出現了取消自主生産被加徵額外關稅的零部件、改為向代工廠商訂購的案例。

   

  日本的電子産品代工企業從全球來看規模很小。2018年居世界首位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營業收入達到5.2938萬億新台幣(約合17.95萬億日元),而排在第15位的日本最大代工企業希克斯(SIIX)2018年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營業收入僅為2428億日元。

         

  日本代工企業在供應鏈方面有優勢

          

  與主要基地位於中國大陸的眾多海外代工企業相比,日本的代工企業具有以日資電子和汽車廠商等眾多的東南亞為中心拓展業務的歷史。在供應鏈、工廠管理經驗和技術實力等方面有優勢,目前成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生産轉移的承接方。

   

  希克斯也是其中之一。雖然該公司在中國大陸擁有工廠,但計劃年內把中國的多功能一體機和車載零部件的代工業務轉移至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的工廠。發揮在東南亞擁有基地的優勢。 

  

希克斯的主力工廠中國東莞工廠(資料圖)

       

  機械零部件生産商美蓓亞三美(Minebea Mitsumi)還將涉足電子零部件的代工業務。該公司會長兼社長貝沼由久針對柬埔寨工廠表示,「收到各種詢價」,預計新訂單將增加。

       

  全球的電子産品代工市場維持擴大趨勢。英國調查公司Technavio的數據顯示,2018年為475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22年有望增長17%,達到5560億美元。其中,由於中美摩擦長期化預期和中國大陸人工費上漲影響,東南亞的生産比例今後有望提高。

  

  另一方面,台灣和中國大陸的代工企業也在加強把生産轉移至東南亞。需要把使用中文的人才管理改為使用英語,同時還要重新構建供應鏈,確立生産體制或許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企業將成為日本代工企業的競爭對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藤雅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