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律師事務所相繼擴大中國業務

2020/09/30


     日本大型律師事務所在擴充中國相關的法律業務。儘管存在香港加強管制、美國加強對中國企業制裁等問題,日本的律師事務所認為中國相關商業法律業務仍會持續擴大。這些法律事務所有的開設香港辦事處,有的利用其他亞洲網點等,涉足方法因事務所而異。

   

     在安德森·毛利·友常律師事務所負責中國業務的合作夥伴中川裕茂律師表示:「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多年,中日之間的關係迂迴曲折,已經習慣了各種變動」。「7月份香港國安法通過,也使得客戶企業紛紛前來進行法律諮詢」。

   

     2019年11月,該事務所的香港律師中村祐子在當地開設了辦公室,事實上已開始作為安德森的香港辦事處使用。「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越是大企業,越是在香港有企業。在有關併購(M&A)的協議及仲裁方面往往適用香港法,需要有自己的法律專家」(中川)。

    

安德森·毛利·友常律師事務所(Anderson Mōri & Tomotsune)香港辦事處所長香中村祐子香港律師(右)

 

     包括北京、上海及東京等事務所在內,森·濱田松本法律事務所共有35名中國相關律師。該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松村祐土律師表示「3年後,將把中國相關律師增加到50人左右」。

   

     該事務所看準的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拓展業務的需求。「與歐美關係出現緊張的中國企業將更多地考慮進入東南亞、南亞及日本等地。因此,我們將在各地幫助中國企業的併購(M&A)」(松村)。

    

      日本TMI綜合律師事務所在上海和北京擁有辦事處,均打算增員。不過「東京方面希望招聘可受理中國企業到日本投資項目的律師和專家。因為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可能會再次將目光轉向日本」,代表律師田中克郎對此充滿期待。

   


   

      長島·大野·常松律師事務所也認為「中國對日本而言是最大的貿易國。企業雖然有麻煩,但不得不繼續中國業務」(合夥人杉正文秀律師)。上海辦事處有中日律師和專家共計6人,計劃年內增加一名派駐上海的日本律師。「因為中國相關業務增加了2成左右」(杉本)。

       

      西村朝日律師事務所將致力於開拓台灣的業務。今年4月,該律師所在台北開設了辦事處,安排了3名台灣律師。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法律體系不同,因此中國律師不能做台灣業務。要在當地確保優秀的台灣律師。台灣近年作為世界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市場也備受關注,該律師所將應對投資及併購(M&A)等法務需求。

    

      日本大型事務所以90年代末進入中國為開端,開始全球化活動。從目前的狀況看似乎沒有考慮與中國保持距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澀谷高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