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引進日本式護理器材出租服務

2020/12/01


       在日漸老齡化的香港,出現了借鑒日本模式的護理器材出租服務。近期,以非政府組織(NGO)為中心的運營團體啟動,租賃器材的展示區和清洗、維修設施開始營業。日本Francebed等多家日企為相關業務提供了支援。香港或將作為日式護理業務的出口對象而受到關注。

 

護理器械租賃展示區的輪椅

 

       護理器材租賃服務運營團體的主體為非政府組織香港社會服務聯會(NHKCSS),該團體得到了香港賽馬會的資金支援。香港紅十字會及聖雅各福群會(St.James'Settlement)等慈善團體也為運營提供了幫助,通過確保和培養相關人才來提高服務品質。

 

       運營團體在香港九龍半島新界地區的沙田設置了展示區和維修專用設施。護理器材從日本輪椅製造商Kawamura Cycle以及Francebed等日企進口。用於清洗輪椅等的高壓清洗機採用了日本東海機器工業的産品,該公司主要生産榻榻米及福利器材的製造設備。

 

       該運營團體借鑒了Francebed等企業開展的日式護理服務的商業模式。根據需求出租護理床、輪椅、洗浴輔助器材等。使用者去世後,運營方會收回器材,進行清洗、消毒、修理等工作,使其恢復到可使用狀態。進行檢查和包裝後再次出租,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清洗使用過的輪椅

 

        運營團體的負責人表示,「因為香港人和日本人體型相近,所以日本的護理器材使用起來很方便。租賃機制主要也是學習了日本」。據悉工作人員計劃在新冠疫情平息後到日本研修。

 

       展示區再現了住宅的廁所和浴室的大小,也設置了可以選擇便於使用的器材的設備。香港的集體住宅的居住空間比較狹小,很難進行大規模的無障礙化工程。該團體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扶手或者洗澡用的椅子等器材。

 


 

       香港普及護理器材租賃服務的背景在於,接受在家護理的老年人將不可避免地增加。

 

       香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30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8%。據預測,到2040年,老齡化比例將達到30%,老齡化將會快速發展。香港急需完善護理服務。

 

       另一方面,香港可以開發的土地有限,養老院等護理設施出現短缺。201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超過9成的老年人在家生活。用於在家接受護理的器材租賃服務被認為存在很大的潛在需求。

 

       香港政府在2017年提出了「ageing in place」(居家養老)的方針,提倡老年人儘量選擇在家生活,而非養老院。2018年成立了為養老院租賃護理器材提供支援的基金。此次的租賃服務如果能走上正軌,將有望作為一項業務而實現盈利化。

 

       日本和香港都為老齡化社會而苦惱,護理機構不足的情況也非常相似。在香港,對服務品質好的日本護理器材的關注不斷提高,日本政府也計劃積極促進相關企業到香港開展業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木原雄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