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企業家比日韓樂觀

2021/01/13


    中國和南韓的企業家對美國下任總統拜登抱有很高的期待。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時報》、南韓《每日經濟新聞》共同實施了「中日韓企業家問卷調查」。關於1月拜登政府上台後的中美關係,回答「改善」的中國企業家接近6成,南韓企業家為5成,均遠遠超過日本企業家(2成多一點)。

   

    川普政府提高對華關稅,並對華為等中國企業採取嚴厲制裁措施,導致中美關係惡化。貿易摩擦激化造成供應鏈混亂,中日韓均有超過6成的企業家回答「對經營産生了惡劣影響」。

   

 

     而拜登重視多邊協議,在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防控等國際問題上顯示出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雖然也有觀點認為,拜登仍會在高科技領域對華採取強硬態度,但中韓企業家似乎對其充滿期待,認為以新政府上台為契機,中美兩國將修復關係,帶動世界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此次調查於2020年12月7日~22日實施,中日韓三國各有約100家企業的企業家進行了回答。關於拜登政府執政下的中美關係,回答會比川普政府時期「改善」以及「大幅改善」的中國企業合計達到57%,南韓企業達到51.2%。日本的這一比例為25.4%,回答「不變」的企業超過7成。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流行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對於經營前景,中國和南韓的企業家的看法出現分歧。問卷調查顯示南韓的約6成企業家認為2021年也會不好,另一方面,中國的半數企業家表示樂觀。對本國經濟刺激舉措的評價也有所不同,企業家心理出現分化。

  

 

     德國福斯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的合資銷售公司的執行副總經理馬振山,2020年12月在業界團體的會議上表示汽車産業在因新冠疫情而低迷的經濟中發揮了引擎的作用。

  

  在中國,自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以後,採取地區封鎖和徹底限制外出等嚴格防疫措施,遏制了疫情的擴大。同時,推出汽車購買補貼等經濟刺激舉措,2020年12月的新車銷量比上年同月增長5%,連續9個月實現增長。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2020年4~6月增長3.2%,7~9月增長4.9%,經濟搶在世界之前復甦。

  


 

 中國與日本和南韓相比,網路經濟更明顯在生活中浸透,新冠疫情進一步加快了這種趨勢。騰訊控股首席執行官(CEO)馬化騰在2020年7~9月的強勁財報出爐後表示,雖然面對公共衛生等問題,但將深化創新。包括阿里巴巴集團等在內的IT(資訊化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構成利多。

 

 另一方面,日韓在2020年下半年出現疫情擴大的第2波和第3波,日本2021年1月再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缺乏經濟復甦的勢頭,很多行業仍面臨經營難題。這種經濟局勢也體現在問卷調查結果中。

 

在疫情下,中國的新車銷量也很堅挺(廣州的豐田4S店)

 

 從回答2021年的新冠疫情對經營來説「非常壞」和「比較壞」的企業家人數來看,南韓總計佔62.7%。日本也達到總計89.6%。中國總計為39%,但表示「沒有影響」的為31%,「偏積極」和「非常積極」總計達到30%,溫度差顯得突出。

 

   關於世界經濟前景,中國53%企業家回答「迅速復甦」。南韓以「緩慢復甦」(55.7%)為最多,「迅速復甦」僅為11.3%。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的常務劉煥翊認為,由於全球經濟低迷,「預計出口比重較高的南韓經濟持續面臨負面影響」。

 

 

   作為兩國的企業家心理出現差異的原因之一,對本國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評價浮出水面。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樣的全球性問題,政府的對策不可或缺。中國76%企業家認為「非常好」,回答「良好」的也達到20%。

  

   而在南韓,「良好」和「糟糕」均為26.4%左右。與日本的「良好」(26.4%)和「糟糕」(12.5%)相比,南韓的企業家顯得更為不滿,這似乎正在與對自身企業經營前景不安相關聯。

 

   另一方面,以疫情擴大為契機,中日韓都推進了在家辦公。在這方面,南韓的39.2%、中國的24%表示將進一步擴大範圍。在中國,阿里巴巴等提供的線上會議系統的利用出現激增。南韓2020年7月宣佈,向以數位化為核心的經濟對策方面投入約10萬億日元規模的政府預算。

 

   在日本,「維持現狀」接近9成。不過,有分析認為隨著日本再次被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今後擴大在家辦公的企業將增加。由於新冠疫情,生活方式的數位化或將進一步加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藥文江、田中裕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