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角獸企業超700家,一年增5成
2021/07/08
在全球資金過剩的背景下,未上市企業的估值正在膨脹。被稱為「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強有力初創企業比1年前增加5成,在全球突破700家。合計的企業估值也增加近7成。除了疫情推動數位化需求增加之外,資金正加速流入未上市企業也是主要原因。
日本經濟新聞社分析了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24日,全球獨角獸企業數為729家。截至2020年7月1日為478家,約1年裏增加53%。獨角獸企業數量從250家增至500家用了約2年,進入2021年後增加速度正在加快。
![]() |
最近1年全球産生約300家獨角獸企業,起到拉動作用的是美國。獨角獸數量增加64%,增至374家,遠超排在第2位的中國(增長22%,增至151家)。美國獨角獸企業的合計估值約為1.2萬億美元,增加8成,超過全球整體的一半。
引人關注的是網際網路和軟體相關企業。例如,1月成為獨角獸的美國Workato,該公司提供行銷、財務、人事等公司業務進程自動化軟體。Incubate Fund US的野津一樹表示,「在美國,大企業把非核心業務交給外部優秀服務商的趨勢正在擴大」。Workato的客戶數與疫情前相比快速增至約3倍。
在獨角獸企業之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巨大企業被稱為「十角獸」。截至6月24日,十角獸企業為33家,比1年前(24家)增加4成。其中9家為金融科技企業。
有代表性的是提供線上支付服務的美國Stripe。該公司3月從風險投資(VC)機構等融資6億美元,估值達到950億美元,增至1年前的約2.6倍。新冠疫情使歐洲大企業加速數位化,本次籌集的資金將用於在歐洲進行投資。
![]() |
Klarna的手機APP畫面 |
在北歐和中南美,十角獸企業也在崛起。瑞典的Klarna開展網購業務的延期支付服務。進駐歐洲和美國市場,全球用戶數達到9000萬人。瑞典只有約1000萬人口,但在無現金化方面領先,瞄準全球的創業者很多。
在貧富差距明顯的巴西,很多人沒有銀行帳戶。2013年創業的Nubank提供通過手機輕鬆完成匯款和支付公共收費的金融服務。在新冠疫情導致外出受限的背景下增加了用戶,最近的估值達到300億美元,增至1年前的3倍。
獨角獸增加的背景是,由於全球貨幣寬鬆,資金正加速流入未上市企業。除了傳統的風投機構之外,私募股權投資(PE)和對沖基金等也擴大對未上市企業的投資。畢馬威的調查顯示,全球對初創企業的投資額2021年1~3月同比增長89%,達到1269億美元,按季度計算創出歷史新高。
Deloitte Tohmatsu Venture Support的董事木村將之表示,「私募股權投資等基金正在增加對接近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成長型企業的投資」。此外,充分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上市也在增加,「資金還容易流向生物和能源等研髮型企業」。
另一方面,企業估值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過剩資金的支撐。投資者中有觀點表示,「出現了像2000年前後的網際網路泡沫那樣,有些企業的估值用業績已經無法解釋」。如果利率上升等導致資金流入停滯,一部分獨角獸企業存在陷入困境的風險。
![]() |
在海外的電商平臺等很多店舖都能使用Paidy的支付服務 |
日本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6家,比1年前增加3家。進入2021年,開展延期支付業務的Paidy、經營人事勞務軟體的SmartHR主要從海外機構投資者分別融資超過100億日元,成為獨角獸企業。
但從獨角獸數量來看,日本在全球排在第11位。遜色於人口和經濟規模更小的加拿大(11家)和南韓(10家)。日本存在的課題是,應放寬限制讓機構投資者增加風投資金,以及完善環境使優秀人才容易創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興和中小企業編輯 鈴木健二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