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設備投資停滯20年
2021/12/09
日本的設備投資持續低迷。最近20年,顯示設備總量的資本存量僅增長了不到1成。而美國和英國增長約5~6成,與日本拉開差距。這是因為日本企業沒有將收益用於國內投資。如果設備更新遲緩,那就無法提高勞動生産率,也無法彌補人口減少的制約。需要將設備投資低迷作為低增長的結構性因素來加以正視。
從2001年至新冠危機前的2019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年均僅為0.8%。被美國(2.1%)和英國(1.8%)甩在後面。關於阻礙增長的因素,人口減少和少子老齡化經常被指出。但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其他的問題。日本一橋大學的特聘教授深尾京司指出「設備投資停滯的影響也很突出」。
引進新機械和軟體有助於提升生産效率,推高增長潛力。根據經濟學的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率和資本增加率存在一定的關係。深尾的估算顯示,在5個主要已開發國家中,只有日本的資本增加實際值低於理論值。
![]()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生産性資本存量」數據顯示出實際情況。日本包括硬體和軟體在內的資本存量2000~2020年僅增長9%。美國增長48%,英國增長59%。日本的增幅也低於法國(44%)和德國(17%)。
![]() |
日本企業的盈利並沒有一直減少。日本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調查顯示,經常利潤的近期頂峰是2018年度的84萬億日元。比「安倍經濟學」啟動的2012年度增加73%。而在這一期間,設備投資僅增長42%。雖然投資高於因折舊而減少的金額,但日企明顯採取在現金流的範圍內慎重展開投資的姿態。
![]() |
在2010年代,日本雖然人口減少,但勞動者供給出現擴大。就業者在10年裏增加378萬人,尤其是女性和65歲以上的勞動者增加。深尾表示,「企業有可能增加投入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而推遲了節省勞動力的機器人投入等」。
此外,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也增長乏力。經合組織數據顯示,從人才投資佔企業創造的附加值的比率來看,英國為9%,美國達到7%。日本僅為3%,缺乏通過向人才和商品投資來實現增長的思維。
雖然勞動者供給堅挺,但只要人口總體上持續減少,未來終將會有觸頂的一天。本來日本比任何國家都需要採取自動化等措施,但卻一直未展開投資。在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企業受過剩設備、人員和負債困擾,把生存機會押在大力裁員上。對過剩設備的警惕感至今仍然存在。
![]() |
日本半導體企業的國內工廠(資料圖) |
日本企業在海外也積極展開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達到28萬億日元,增至10年前的4倍。疫情後這一趨勢也沒有改變。
日立製作所斥資1萬億日元收購了美國大型IT企業GlobalLogic。松下也決定投入逾7000億日元收購從事軟體開發的美國Blue Yonder。從2020年度的設備投資來看,日立按集團合併數據來看為3598億日元,松下為2310億日元。各家企業在海外尋找增長機會,結果投資減少的國內市場日趨難以增長。還存在用在海外賺到的資金在海外展開再投資的傾向。
當然,日本企業在把投資擴大至全世界的同時,也不能放鬆提升國內雇用品質的措施。需要加強再培訓(重新學習)等支援以及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數位化。日本需要採取推動企業行動,切斷資本存量增長乏力的惡性循環的經濟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