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興企業開始加大裁員力度
2022/06/27
印度的初創企業紛紛進行裁員。這種現象在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中尤其明顯,據推算裁員人數已超過1萬人。隨著數位化需求暫時告一段落,企業增長乏力的擔憂加劇,此外美國加息等導致融資環境惡化,為了生存下去,企業不得不削減成本。雖然直到去年還誕生了很多獨角獸企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最近情況突然惡化。
印度新興資訊媒體Inc42截至6月20日的統計顯示,進入2022年後共有27家初創企業決定裁員。消費者服務行業的解雇現象非常明顯,涉及總人數超過1萬人。最引人注目的是獨角獸企業的舉措。
![]() |
線上教育獨角獸Vedantu於5月宣佈裁員600人,相當於員工總數的1成。「外部環境十分嚴峻。估計未來幾個季度資金會出現短缺」。首席執行官(CEO)Vamsi Krishna在本月中旬發給員工的資訊中解釋稱,烏克蘭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情況惡化。
印度因新冠疫情採取了嚴格的城市封控措施,線上教育行業獲得迅速發展。印度5歲到24歲的人口約為5億,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在整個印度經濟陷入困境的情況下,Vedantu等通過收購同行企業等不斷發展壯大。
但隨著新冠感染人數的減少,面對面授課重新復活,「(發生新冠疫情的)過去兩年所經歷的快速增長放緩」(Krishna)的可能性很大。據稱,Vedantu將降低非核心項目的優先級,同時通過裁員等方式來減少獲客成本。
招聘費用增加
印度的二手車線上交易企業Cars24 Services決定裁員600人。該公司的優勢在於利用人工智慧(AI),根據過去的交易數據及圖像分析等確定車價的機制等。針對裁員,該公司只是解釋稱,「這是與業績掛鉤、每年都會發生的退職」,不過預計招聘AI開發工程師等的費用仍會不斷增加。
![]() |
隨著智慧手機在印度普及,IT相關的獨角獸企業相繼誕生 |
Cars24 Services的負責人解釋説:「我們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認為現在比以前更有品質」,並表示「我們需要優先效率,專注於優化,雇用合適的人才」。
線上遊戲運營商Mobile Premier League(MPL)等獨角獸也不得不相繼裁員。MPL為了削減成本,決定退出印度尼西亞業務。
印度初創企業的增長近年非常突出。印度軟體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NASSCOM)等的統計顯示,2021年印度有42家企業新成為獨角獸,是2020年的3.5倍。這在新興市場國家是很突出的,推動飛躍發展的是IT相關企業。
高薪員工增加
印度風險投資(VC)相關人員指出,「2021年在持續大額籌資的前提下,各公司都走擴張路線,工程師的招聘競爭過熱」。企業為了與競爭對手實現差異化,招聘了大量高薪員工。在此背景下,今年經營環境突變,不得不壓縮人工費用。
雪上加霜的是籌資減速。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統計,印度初創企業2021年10~12月的籌資額為101億美元,增至上年同期的3倍以上。雖然2021年的籌資額一直處於攀升的狀態,但2022年1~3月僅為80億美元,比上季度低2成左右。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等收緊金融政策及烏克蘭危機加劇,投資資金正在流出新興市場國家。
![]() |
即使業績很差,如果能從外部獲得資金,高成本的企業也可以維持經營。不過,隨著投資資金的風向改變,這種模式也越來越難,因此企業紛紛裁員。
雖然沒有希望重回曾經的盛況,但通過創新改變社會的初創企業的作用不變。處於發展中的印度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可以説進入了更加考驗每家企業競爭力的局面。
東南亞初創企業也不好過
迎來轉捩點的不只是印度的獨角獸企業。在東南亞的新興企業中,下決心裁員的企業也開始增加。
新加坡英文報紙《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等媒體報導稱,進入6月,新加坡網際網路企業Sea決定對電商「Shopee」等部門進行裁員。Sea主要從事電商和遊戲業務,雖然業務在疫情下不斷擴大,但該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2022年1月~3月該公司虧損約5.8億美元。股價2021年秋季達到最高點之後不斷下跌,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施加的扭虧為盈壓力越來越大,Sea被迫修正軌道。Shopee也已經退出印度等市場。
印度尼西亞新興線上教育企業Zenius也表示已裁員200人左右,相當於全體員工的兩成以上。雖然進入2022年以後,Zenius宣佈了收購相關企業等消息,但據當地報紙稱,Zenius需要縮減人員來確保業務的持續性。
在東南亞各國運營比價網站的iPrice Group(馬來西亞)也表示將裁員兩成。該公司剛剛於3月宣佈獲得了伊藤忠商事和KDDI投資。
各國的主要初創企業今後必須在不能頻繁籌集資金的前提下調整成本結構。各公司可能會放棄無限擴張,根據自身優勢和定位重新制定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花田亮輔 孟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