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凈利潤時隔6個季度下降

2022/08/09


      此前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全球企業業績已轉為惡化。主要企業的2022年4~6月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7%,自2020年7~9月以來,時隔6個季度出現下滑。原材料漲價、中國疫情管控和股價下跌等構成沉重負擔,汽車、電子、資訊通信和金融等行業低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QUICK FactSet截至8月8日的數據等,統計了日美歐中等約4500家主要上市企業的業績(未發佈財報的為市場預期)。按總市值計算佔到整體的8成。

    

       凈利潤合計減少7%,降至約8493億美元。雖然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但利潤水準較高,與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4~6月相比高出4成。針對2022年7~9月,現階段的市場預期認為增長12%。

 

 

       在全部17個行業中,4~6月出現利潤下降的行業達到11個,佔6成。比例僅次於經濟活動因新冠疫情防控而受到限制、9成出現利潤下降的2020年4~6月。製造業明顯放緩,電子行業時隔8個季度出現利潤下降,而汽車行業時隔7個季度下降。

    

      從汽車行業(減少29%)來看,日美歐大型企業的凈利潤聯袂下降。德國福斯高檔車實現增長,但鋼板等上漲産生消極影響,凈利潤減少23%。

    

       從機械(減少18%)和電子(減少4%)來看,中國嚴格的防控措施導致供應停滯的影響巨大。瑞士ABB受生産工業機器人的上海工廠停工等影響,凈利潤減少50%。從美國蘋果來看,零部件供應遲緩和美元升值拉低利潤,時隔6個季度出現利潤下降。

     

       在新冠疫情下表現強勁的資訊通信(減少55%)和金融(減少58%)均連續2個季度出現利潤下降。美國Meta(原Facebook)受網路廣告減速影響,凈利潤下降36%。美國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領導的美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發生所持股票的帳面虧損,最終損益虧損437億5500萬美元。

    

      另一方面,材料能源企業受益於資源價格走高,凈利潤激增至2.2倍。英國殼牌石油等5大石油企業的凈利潤合計增至3.8倍的624億美元。

    


  

        美國航空公司時隔2個季度扭虧為盈,運輸行業也增長90%。美國達美航空的總裁格倫·霍恩斯坦表示,「除了休閒娛樂之外,到秋季,企業的出差有望大幅增加」。

      

       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分析師預計在7~9月迎來利潤增長,但美國加息和俄烏衝突長期化等風險因素很多。索尼集團以遊戲和半導體增長減速為由,下調了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全年的業績預測。

    

        企業的景氣度正在惡化。美國標普全球公司數據顯示,7月美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快報值)低於50的榮枯線,創出2年零2個月以來最低水準。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和通貨膨脹等「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非常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