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市企業分紅將創新高,加強回饋股東

2023/06/09


      日本企業正在加強對股東的回饋。財年截至20243月的日本上市企業的本財年預期分紅額合計為15.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774億元),預計連續3年刷新最高紀錄。企業的自有股票回購計劃的公佈也呈現接近歷史新高的水準。為了糾正損害股東價值的「PBR(股價凈值比)跌破1倍的狀態」,企業兼顧對人才和設備的投資與股東報酬將成為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可與上財年進行比較的上市公司的分紅計劃(部分為市場預測)2023財年的預期為15.22萬億日元,比創出歷史最高的2022財年的實際分紅額高出1000億日元左右。儘管全球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仍有3成企業提出了增加分紅的計劃。

  

      作為股東報酬的一環而回購自有股票的行動也十分活躍。日本企業今年設定了在5月底之前總計超過5.16萬億日元的自有股票回購額度。徘徊在與全年達到9.4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的2022年相匹敵的水準。

  

      本田2023財年計劃回購相當於已發行股份4%的最多2000億日元,實施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30日元、達150日元)的分紅。該公司副社長青山真二強調:「創造的現金將用於推進電動化和回饋股東」。該公司保增長投資和股東報酬的兼顧受到好評,股價處於約8年來的高點附近。

   

      日本企業經營者的意識已開始改變。西鐵城時計回購了已發行股票數量(包括自有股)17%。另外,牛尾(USHIO)電機也宣佈了17%(以不包含自有股的基數計算)這一罕見的大規模股票回購。

  

      背後存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實施的舉措。3月底,東證要求PBR低於1倍的日本上市企業等披露並實施提高股價水準的具體對策。在東證主板(Prime)上市的企業中,損害股東託管資本價值的「PBR1倍以下」企業截至3月底達到近5成。

  

      低PBR的原因在於過多的手頭資金。日本上市企業(金融等除外)的手頭現金截至2022年底已累積至約100萬億日元。上市企業原本應將通過業務賺取的資金作為本金,用於人才投資、研究開發和設備投資等,以期提高企業估值。多餘的資金通過股票回購和分紅分配給股東。

  

      不過,日本企業無論在哪方面都做得不夠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的工資(以美元計算)在過去30年裏增至約1.5倍。日本的工資(同樣以美元計算)則基本持平。家庭無法描繪收入增長的前景,導致了經濟通過收縮實現均衡。

  


      以QUICK FactSet 的數據為基礎,比較顯示凈利潤中有多少用於分紅和回購股票的「總回報率」,美國500家主要企業接近100%。日本僅為5成。這也是海外投資者此前一直對日本股市的評價無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日本企業也並未作壁上觀。除了加強股東回饋以外,也開始從「囤積」現金的經營向「充分利用」現金的經營轉變。

                       

      日本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顯示,除金融和保險業以外的全部産業的設備投資額在202313月同比增長11%,達到16.5395萬億日元,創出15年來最大規模。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RENGO)的統計顯示,2023年春季勞資談判(春鬥)中的加薪率達到3.66%,創出30年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大型投資公司GMODrew Edwards預測稱:「在有望擺脫通縮的今天,日本經營者將認真考慮提前投資,經濟活動將變得活躍」。一部分海外投資者看好日本經濟的結構變化,將資金投向日本股票,正在推動股價上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