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家成為歐美戰鬥機主戰場

2014/07/23


   英國法恩伯勒國際航展於7月20日閉幕。在這個世界最大規模航空展會上,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巴士展開了大張旗鼓的客機訂單爭奪戰,而在其背後,美歐防衛産業則在「另一場戰鬥」中展開較量。這就是戰鬥機領域的商戰。而主戰場則是新興經濟體國家。在這場不容失敗的爭奪中,為了獲得訂單,甚至國家領導都親自上陣。

在法恩伯勒國際航展展出的「颱風」戰鬥機
   在法恩伯勒的展會會場,距離機場跑道稍遠的地方,歐美防衛廠商的展區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在類似高級酒店休息廳的空間裏,在洽談的同時,還可以觀看作為展會主打節目的飛機演示飛行。在會場,引人注意的是來自亞洲和中東地區的面孔。這些人都由專門人員陪同,並被引導至展區。

  「雖然不能透露國名,但與中東至少2個國家正在洽談」。在會場接受採訪的空中巴士集團旗下宇宙防衛部門、空中巴士防務及航太公司(Airbus Defence and Space)高級副總裁克里斯蒂安·謝勒(Christian Scherer)透露了「颱風」戰鬥機的洽談情況。

        國家領導親自出馬

  「颱風」戰鬥機由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共同開發,由空中巴士和英國BAE系統公司等生産。在中東地區,2012年阿曼決定引進這款戰鬥機,2014年2月,沙烏地阿拉伯就採購72架(金額相當於74億美元)達成協定。謝勒強調稱,「中東和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國家非常重要」。

  軍事貿易往往是舉國家之力的比拼,因此國家領導人有時也親自參加洽談。

  6月下旬,法國迎來了卡達國王謝赫塔米姆,並在法國總統府設下了晚宴。歐蘭德總統對謝赫塔米姆推銷了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Dassault Aviation)的戰鬥機「陣風(Rafale)」。

  而作為法國的競爭對手,美國波音也正展開行動,向卡達方面推銷「FA18」。歐蘭德之所以親自上陣,是為了通過「首腦行銷」讓本國企業在洽談中獲得有利地位。雖然尚未達成協定,但法國總統府相關人士透露稱,「討論正朝著積極方向發展」。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F35」戰機的複製品(前面)
  依靠來自石油出口等獲得的豐厚資金,中東正大幅增加軍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也計劃採購戰鬥機。擁有最先進隱形戰鬥機「F35」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等美歐各國將爭奪訂單。

  此外,亞洲也是重要市場。隨著經濟的增長,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加快推進武器現代化的國家為數眾多。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法英兩國外長相繼訪問印度。雖然是為了祝賀新總理莫迪當選,但背後也存在法英兩國對印度政府戰鬥機訂單的爭奪。

  印度政府2012年曾宣佈,為採購達索飛機製造公司的126架(120億美元)「陣風」戰機展開談判。當時,法國外長洛朗·法比尤斯曾表示,「有信心最終達成協定」。但是,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卻表示,「颱風戰機也還存在希望」。

       外交關係關係左右成敗

      黑格之所以發出此番言論,是因為印度和法國之間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此類談判要達成共識,關鍵並不只是性能和價格,在簽署鉅額協議時,新興經濟體國家往往還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相關技術。印度與法國間的談判也是一樣,關於在多大程度上允許伴隨技術轉讓的當地生産,雙方似乎在盡最大努力進行磋商。而對於英國來説,則在尋找可乘之機。
    
      外交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談判的走向。

      巴西政府2013年12月決定,授予瑞典薩博公司新一代戰鬥機的獨家談判權。計劃在2023年之前投入45億美元,引進36架「鷹獅(Gripen)」戰鬥機。

 
      事實上,在巴西此次有關採購戰機的談判中曾被認為最有可能引進的是美國波音的FA18。不過,在公佈結果之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針對巴西總統羅塞夫的電話竊聽問題被曝光。有分析認為,巴西政府對此擺出強硬態度,取消了從美國採購。

      在英國法恩伯勒航展上,還出現了瞄準戰鬥機「未來」的動向。英法政府就推進被視為戰鬥機未來形態的「無人戰鬥機」的共同研究達成共識,雙方希望借此在未來實現共同開發。今後2年內將投資1億2000萬英鎊,由BAE和達索共同研發。

      英法在戰鬥機領域屬於競爭關係,在無人戰鬥機領域,一直以來也是各自獨立開發。不過,在新一代戰鬥機領域,兩國將聯手,以削減開發成本,從而抗衡在該領域領先一步的美國。

      在家電及汽車等廣泛産業領域,新興經濟體的企業迅速崛起。不過,軍事産業的實力則與國家實力成正比。已開發國家的優勢地位估計暫時不會動搖。

      (竹內康雄 巴黎,黃田和宏 倫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