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網建設熱 中歐日爭奪
2014/11/13
![]() |
正在阿聯酋城市杜拜街頭行駛的城市鐵路列車 |
不僅如此,鐵路建設還將擴大至城際運輸。沙特正計劃建設連接利雅得和波斯灣沿岸城市達曼的高速鐵路。卡達將鋪設由首都至沙特邊境的鐵路。巴林計劃在與沙特相連的第2座跨海大橋上開通鐵路,建設費預計將達到50億美元。
在波斯灣沿岸各國掀起的鐵路建設熱潮中,歐洲鐵路相關大型企業相繼獲得了訂單。在沙特的利雅得地鐵分區間實施的招標中,阿爾斯通主導的企業聯盟和德國西門子主導的企業聯盟等分別獲得了訂單。
阿爾斯通在正在推進的鐵路計劃在承包額方面是眾多企業之冠,西門子則排在除本地中東企業之外的第2位。在海灣國家,從構想階段就由歐洲顧問公司起主導作用的情況很多,在獲得設備和車輛方面,歐洲企業也容易佔據優勢地位。
正追趕歐洲企業的是經營規模迅速擴大,且在車輛等方面具有價格競爭力的中國企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阿提哈德鐵路公司的車輛將由中國南車集團供貨,而另一家中國大型建築企業則獲得麥加的單軌鐵路建設訂單。
另一方面,日本的存在感薄弱。提到日本企業在中東取得的業績,三菱商事、三菱重工、大林組和鹿島等企業聯盟獲得的杜拜地鐵最為突出。有觀點指出,日本企業往往更加重視爭取相比中東更靠近日本的東南亞等地的鐵路訂單。
中東經濟類雜誌《MEED》的研究員艾德·詹姆斯(Ed James)認為,「在中東和北非,所有國家都對鐵路建設計劃抱有野心」。阿聯酋(UAE)已經開工建設橫跨全國的鐵路。同時還出現了將各國的長途鐵路連接起來,建設由阿拉伯半島6個國家組建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CC)鐵路的構想,這受到了鐵路相關領域各公司的關注。根據構想,「GCC鐵路」總里程約為2000公里,總建設費據推算超過1000億美元。為了實現這個構想,出入境審查等行政領域的調整也將不可或缺。
波斯灣沿岸的産油國紛紛計劃建設城市鐵路的背景是,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導致交通擁堵情況日益嚴重。2009年,阿聯酋杜拜的城市鐵路投入運作,成為緩解交通擁堵的成功典範,鄰國隨後陸續追隨效倣。
據聯合國推算,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酋等組建海合會的6個阿拉伯半島國家到2030年人口合計將達到6200萬人,增至2010年的1.4倍。在利雅得、杜哈等主要城市,解決交通擁堵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各國豐富的原油及天然氣出口收入將成為相關建設計劃的支援。
而在長途鐵路方面,各國估計還打算借此實現出口運輸線路的多元化,增加作為産油國經濟支柱的礦物資源及出口品的輸送安全性。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如果被水雷封鎖,完全依賴灣內海上運輸的海灣各國將會陷入危機。如果建設通往阿拉伯海和紅海港口的鐵路,則有望獲得更大戰略空間。
不過即便鐵路順利投入運營,也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在産油國如果本就便宜的汽油價格進一步下滑,則很難將已經習慣開著私家車的階層吸引到鐵路交通上來。戶外超過攝氏40度的夏季酷暑和沙漠估計也將成為鐵路設備保養及穩定運作的勁敵。
(久門武史 杜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