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O在中國意外遇挫

2019/01/22


      被日本衛浴企業東陶(TOTO)定位為成長引擎的中國業務踩下了煞車。除了上財年發售的水龍頭金屬零件銷售擴大的反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生産上出現了問題。在中國穩步確立起水洗坐便器和「衛洗麗(WASHLET)」市場的先驅者到底發生了什麼?

 

 

     登陸中國的購物平臺會發現,會發現不少自稱為日本企業的中國企業的坐便器。TOTO的商品是成為抄襲對象的存在。

  

     在中國説起高檔坐便器首先會想到TOTO。TOTO於1970年代後半期進入中國市場。雖然虧損持續了20多年,但一直堅持宣傳水洗坐便器有助於提高衛生環境,漸漸提升了品牌實力。TOTO的衛洗麗還深受訪日中國遊客歡迎。

  

      但如今TOTO的中國業務卻踩下煞車。預計2018財年(截止2019年3月)TOTO中國業務的營業利潤將同比減少27%,減至133億日元。這是TOTO中國業務時隔3年利潤首次下滑。預計TOTO整體的盈利利潤為450億日元,下滑14%。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佔整體營業利潤3成的中國業務陷入苦戰。

 

   

      TOTO中國業務遇挫的主要原因在於原定2018年春季發售的新商品。高價位商品居多的TOTO決定發售中間價位商品。計劃通過帶水箱的「WASHLET Plus」在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的中國開拓新顧客。

 


 

     但是,TOTO去年春季發售的目標未能實現。TOTO在中國擁有4個工廠,但是原定生産這款坐便器的北京衛生陶器工廠生産的産品品質未能達到公司標準。要生産結構複雜的衛生陶器,需要對黏土的成分和窖的溫度等進行微妙調整。該商品屬於通過量産來確保盈利的中檔商品,而産品的成品率卻「只有4成左右」(TOTO喜多村圓社長)。

 

     TOTO決定將生産轉移到其他工廠,預定2019年春季再次發售。錯過了銷售良機將對業績産生巨大影響,估計對TOTO的合併財報的影響將持續到2019財年(截止2020年3月)的第1季度(中國當地法人的1~3月)。

  

 

     作為成長引擎的TOTO中國業務意外遇挫。由於TOTO被定位為中國的成長股,日本股市對TOTO的業績大失所望。1月17日TOTO的股價報收於4015點。較2018年1月創下的上市以來最高點相比,下跌了4成左右。SMBC日興證券的高級分析師川嶋宏樹指出,「以中國業務為中心,能否確認業績將觸底反彈成為關注的焦點」。

  

     喜多村社長表示,「4月起的銷售計劃保持不變」。TOTO能否以長久以來在中國培育的品牌實力為武器,挽回錯失的1年呢?由於生産是關乎企業實力的重要問題,TOTO有必要提升海外的生産能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