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鈔廠與雕版師的匠人技藝

2019/06/06


      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計劃2024年度將發行新的1萬日元、5千日元和1千日元紙幣。將採用三維(3D)全息圖等最新防偽技術,但作為根基的印鈔「原版」將由日本國立印刷局的專業職員手工雕刻。他們為了大約20年1次的紙幣更新,每天堅持磨練技術。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此次近距離採訪了在背後支撐「現金大國」日本的匠人的技藝。

 

 

      「請不要拍攝雕版師的面孔」,5月17日,日本國立印刷局組織了面向媒體的東京工廠參觀學習會。在採訪雕刻印刷紙幣設計所需的原版的作業時,現場職員對記者這樣提醒道。擁有極高技術的這些職員是機密中的機密。印刷局職員解釋稱「這是為了防止(相關職員)被捲入紙幣偽造等犯罪的風險」。

  

    紙幣的原版利用被稱為「BURIN」的特殊雕刻刀在金屬板上進行雕刻。刻製原版是一項極為細緻的工作。雕版師需要通過放大鏡仔細觀察,並在1毫米寬度上描繪10~20條線等。隸屬於日本國立印刷局工藝部門的雕版師僅為10人。該局理事長松村武人表示「成長到能獨當一面需要10~20年時間」。

     

    每種紙幣需要雕刻正反面各1張原版,以此雕刻完成的原版將可以通過複製持續使用。因此,只有在紙幣更新之際才會實際雕刻紙幣用原版。為了等待約20年1次的「正式出場」機會,雕版師們以風景畫等為題材每天進行練習。在此次參觀活動中,雕版師在金屬板上忠實刻繪了左右反轉的熊本城的繪畫。

  

    在製版以外的造幣工序中,日本工匠們的技術也在大放光彩。以20張一組印在大開本紙上的紙幣首先會通過機械檢查色調和污損。但找出通過機械難以完全發現的白色線條和微妙油墨濃淡則需要人的眼睛。在巨大的檢查室裏,檢查員們嘩啦嘩啦地翻開大開本的紙幣聲音在整個房間迴蕩。他們以每張1秒的速度,通過視覺殘留來判斷細微的差異。

      

精緻的日本現行紙幣的「浮水印」(上)。照片中央為歐元紙幣,下為美元紙幣(17日,東京都北區)

        


     在世界的紙幣之中,日本的紙幣被認為屬於較難偽造的紙幣。日本國産第1批可以追溯至明治初期。當時聘請外國技師,學習了肖像雕刻等製版技術。肖像畫會因微小的筆致差異導致表情變化,被認為有助於紙幣的防偽。

 

    當初,日本曾從國外進口印刷機械,但如今無論是機械還是油墨,全都由印刷局自主開發。畫稿的製圖和原版雕刻等工藝部門也全部實現自主。一方面,在日本以外,有些國家則是將造幣作業的一部分或全部委託給國內外的民營企業。

    

在「出貨」前通過傳送帶移動的成捆1萬日元紙幣(17日,東京都北區)

    

      堅持紙幣的自主生産的日本技術也備受海外關注。日本國立印刷局向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傳授了油墨技術。但是「浮水印和雕刻等核心技術完全不公開」(松村理事長)。

  

      日本預定於2024年發行的新紙幣還將採用新技術。「哇,圖案浮了起來」,在看到計劃用於新1萬日元紙幣的全息圖技術時,記者們發出了驚訝聲。日本現行紙幣的全息圖技術是設計圖案會隨著角度發生變化的二維技術,而新紙幣則採用三維全息圖。就像迪士尼樂園的鬼屋「幽靈公館」中的肖像畫一樣,轉動紙幣時顯現的肖像會左右「旋轉」。

     

印製中的1萬日元紙幣(5月17日,東京都北區)

  

      據日本財務省介紹,日本將在世界首次在銀行券中採用這項技術。新版1萬日元及5千日元將為縱長形帶(條)狀全息圖紙幣,1千日元則為圓補丁狀全息圖紙幣。

  


      將紙幣放在光線下一照就能透視出圖案的「浮水印」技術也取得進步。這種技術需要在造紙工序中稍微改變厚度再描繪花紋,新紙幣還將採用只有通過放大鏡才能看到的細微花紋。儘管現行紙幣也採用比美元和歐元紙幣更為精細的花紋,但新紙幣的花紋模倣起來會更加困難。

        

被放入切割機的印有1萬日元紙幣的大尺寸紙張(17日,東京都北區)

    

      日本新紙幣將於兩年半之後的2021年度開始印製。不僅要為新採用的防偽技術建立量産體制,還需要應對自動販賣機等使用紙幣的企業。

  

      日本政府提出了2025年將無現金支付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至與歐美同等的40%的方針。但從全球範圍來看,日本的現金比例明顯較高。無現金支付還面臨向老年人等使用者推廣普及以及完善店舖的基礎設施等課題,大多數觀點認為,無現金化不易推行。日本國立印刷局總務科長中村毅幹勁十足地表示「(日本對)紙幣的需求依然很高,我們還需要繼續磨煉這方面的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野由香子,小太刀久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