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工程機械廠商的「無人化」競爭

2019/07/25


  全球工程機械2強正圍繞「無人工程機械」展開激烈交鋒。美國卡特彼勒7月5日公開了無人駕駛型液壓挖掘機。日本小松也將在2019年內啟動以人工智慧(AI)實現自主運作的工程機械的驗證試驗。和汽車一樣,工程機械也將迎來技術創新的浪潮。在中國企業不斷崛起的背景下,無人工程機械的開發競爭或將影響未來的市場競爭力。

  

  7月5日,在日本三重縣東員町發佈無人工程機械的卡特彼勒日本法人的代表執行董事哈里(Harry Kobrak)強調稱,「工程機械的數位化是不可逆轉的。將加速這一領域的創新」。該公司的新型工程機械與大成建設聯合開發,通過感測器掌握與翻斗車的距離,同時裝載土方。經過在建築現場的驗證等,力爭2021年以後實現實用化。

   

   

  在那之前,卡特彼勒2020年將推出屬於該公司首款無人工程機械的「壓路機」。今後,還將推進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和AI,擴大無人工程機械的産品線。卡特彼勒的産品經理弗雷德·里奧(音譯)認為,「建築現場95%的作業能實現自動化」。希望在率先推出無人工程機械,在編程方法和通信標準等方面打造世界標準。

  

  各廠商競相研發無人工程機械的背景是全球範圍內建築現場的勞動力短缺。與工廠相比,建築現場的自動化進展遲緩。在少子老齡化加劇的日本,勞動力短缺日趨嚴重,對機械的更新換代需求將提高。而美國由於移民流入受到限制,勞動力不足成為課題。在中國,人工費正在上漲,同時工作條件艱苦的崗位難以招到人。

   

  一方面,卡特彼勒的競爭對手小松也不甘人後。該公司採用AI的無人挖掘機能通過圖像來識別周圍的狀況,對裝載沙土、行駛和停止自主作出思考與判斷,力爭2021年實現商用化。小松的智慧化建設推進本部長四家千佳史表示,除了工程機械的技術進步之外,「與無人機航拍測量等結合,建築現場的智慧化也將加速」。

     

  小松在利用數位技術方面一直領跑。1999年在自身工程機械上配備了「康查士(KOMTRAX)」系統,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遠端監控工程機械的運作狀況 。通過把這一系統用於零部件的故障監測,實現了高效維護。

  

  小松的「永不停止的工程機械」可將故障導致的運作損耗降至最小,在全球建築現場得到積極利用。如今小松營業收入的2成以上來自採用「康查士」系統的機械的維護等服務。小松在2019年4月發佈的中期經營計劃(截至2021年度)中把利用「物聯網(IoT)」定位為支柱。

       


        

  近年來,在新興市場國家拉動下,全球工程機械銷售維持高增長,但目前籠罩陰影。英國工程機械諮詢公司Off-Highwa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工程機械銷量預計同比減少2%,降至111萬台。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需求減速,預計到2023年前後持平或小幅減少。

  

  其中,卡特彼勒和小松的交鋒將日益激烈。英國KHL集團的資料顯示,從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的份額(按金額計算)來看,排在首位的卡特彼勒比2017年下降3.8個百分點,降至12.6%。小松則與2017年持平,為11.9%,二者之間的差距縮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中國份額較高的卡特彼勒受到了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

   

卡特彼勒的挖掘機

         

  卡特彼勒的營業利潤率為15.2%,小松為14.6%,在製造業內維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不過,在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當地企業擴大銷售低價格産品的背景下,要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關鍵在於服務,而非單純銷售機械。在把無人工程機械與數位服務結合,推動提升建築現場效率方面,除了硬體之外,軟體的開發能力或許將成為關鍵。  

     

  中國企業崛起 三一重工掌握2成國內份額

        

  在日美工程機械2強競相開發數位技術的背後,存在中國企業的崛起。作為世界最大工程機械市場,中國截至2010年代前半期曾是小松的根據地,但抓住旺盛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的當地企業快速增長。尤其是擁有「SANY」品牌的三一重工通過低價格攻勢,在中國市場佔據2成左右份額,高居首位。

      

  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當地市場上的小型挖掘機需求增長。小型挖掘機無需像大型機械那樣的技術實力,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此外,中小企業也在崛起,競爭激烈。重視維持品質和價格的小松2018年在中國的份額僅為6%左右,沒有進入前3位。採用IT監視運作狀況和遠端控制等服務是小松與中國企業形成差異化的主要武器,可以説無人工程機械就是其結晶。 

    

  在鋼鐵領域,全球粗鋼産量份額(2018年)前10的企業中,6家來自中國。在造船領域,從2018年全球船舶建造量份額來看,中國佔到34%,大幅超過日本(13%)。在工程機械領域,中國企業也在崛起,日美2強的地位並非堅如磐石。

   

  三一重工2019年4月與華為在5G和AI領域展開戰略合作,佈局工程機械的數位化。在無人工程機械領域,如果日美企業的技術創新遲緩,也有可能被中國企業奪走優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井基一、西岡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