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口罩之憂

2020/03/04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的背景下,日本的口罩供應短缺狀態仍在持續。日本國內銷售的口罩的7成為中國製造,而且中國向日本發出的訂單也不斷湧入。日本的企業啟動增産,但對於政府通過補貼加以推動的設備投資,多數企業持慎重態度。在與花粉症流行期重合的背景下,即使達到日本政府爭取的月産6億個,能否解決供應短缺也是未知數。

   

      2月下旬,在衛生用品企業日本寶翎(JAPAN Vilene,位於東京中央區)的東京工廠(茨城縣古河市),檢驗員拿起傳送帶上的成捆口罩進行檢查。還能看到堆高機忙忙碌碌運送裝滿完成品的瓦楞紙箱的情景。

    

日本寶翎自2月起以24小時作業生産超過往年5成的口罩(茨城縣古河市的工廠)

 

      自1月20日前後起,通過休息日加班啟動增産,自2月起,處在24小時無休的狀態,産量達到往年的5成以上。加工部部長竹內政實帶著疲憊的神情説:「由於轉崗和加班,處於勉為其難的狀態,進一步增産很困難」。

   

      「通過24小時生産等的態勢強化,形成了每週供應1億個以上的預期」,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月12日的記者會上這樣表示。1億個是通常的2~3倍。菅義偉雖然提及供應短缺的消除「最快從下周開始」,但並未實現。

      人們在藥妝店開店之前排起長隊、奔向口罩櫃檯的情景隨處可見,還曾産生糾紛。「想給有老毛病的家人購買,但缺貨」、「患花粉症,結果卻……」,日本消費者的不滿在加劇。

   

      口罩被優先給供應醫療機構,即使增産,櫃檯的供應短缺仍難以消除,背後存在3個原因。

   

      其一是中國依存度很高。日本衛生材料工業連合會統計顯示,在2018年度日本銷售的55億個口罩中,日本國産僅為佔2成的11億個。7成依賴從中國進口。從作為原料的不織布來看,中國佔進口的比例也達到46%。

   

 

 


 

      委託中國企業生産的鴻洋貿易(滋賀縣栗東市)的進口1月底停止。中方表示到6月底之前無法供應日本。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等國也在大量採購日本製造的口罩。中國的一家批發企業自1月下旬起,就詢問日本寶翎能否實現平時5倍的産量。寶翎以産品不足為由拒絕。從進駐跨境電商(EC)網站的RACCOON控股來看,2月中下旬面向海外的口罩的營業收入達到上年的40多倍。

  

      第三是結構性問題。日本國內的口罩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對於應對一時性特需的追加投資持慎重態度。

  

本寶翎自2月起以24小時作業生産超過往年5成的口罩(茨城縣古河市的工廠)

 

       日本經濟産業省為了推動口罩增産,將向展開設備投資的企業最多補貼3000萬日元。作出回應的是Hata工業(石川縣河北市)。該公司利用補貼購買口罩橡膠的加工機械和檢驗設備,自3月中旬起逐步投入運作,將在1個月裏增産35萬個。不過,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雖然「諮詢企業很多」,但現階段只有Hata工業等3家企業提出申請。

    

      補貼的條件是在3月底之前引進設備,因此如果採用新産品,需要較長時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説,補貼的「易用性不佳」(某企業)。Hata工業通過尋找二手和企業庫存,成功實現了增産投資。

   

    


  

      尤妮佳將在近期以24小時體制,使産量達到通常2倍的每週2500萬個。到4月之前進一步增産1000萬個,但使用的是閒置設備。尤妮佳社長高原豪久表示「如果購買新設備,需要近1年時間」。 

      

      企業採取慎重態度的背後還存在勞動力不足的原因。興研(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在神奈川縣中井町的工廠,以2個月為限臨時雇用了夜晚工人約10人,但員工的培訓需要時間。目前尤妮佳也是從衛生棉和紙尿褲等其他部門調人。

   

      日本政府提出了3月達到每月逾6億個規模這一方針。目前為每週1億個,按月計算將為4億~5億個,需要進一步增加1~2億個,與1月相比,將是約2倍的數量。

   

      由於跨行業的夏普將自3月中旬起啟動每日15萬個的生産,6億個口罩這個日本政府目標的達成正在接近。但是,行業內無法掌握準確的數字,同時「還不清楚6億個是否已足夠」(日本衛生材料工業連合會)。為了解決供應短缺,日本政府和企業的摸索仍將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林廣樹、川井洋平、下川真理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