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希望吸取日本工業物聯網技術

2020/04/30


  力爭成為製造強國的中國正在摸索吸取日本的工業物聯網(IoT)技術。工業物聯網技術將影響新一代製造業的競爭力。中國在電子結算等領域領先於世界,但在生産領域,日本具有優勢的技術也很多。為防備中美貿易戰再次激化,中國政府和企業正合作吸取日本企業擁有的生産自動化經驗等,力爭提高尖端領域的製造技術實力。

  

  

  日本最大物聯網業界團體「産業價值鏈主導權(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簡稱:IVI)」2019年11月接到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CAII)的提案,表示希望簽署備忘錄等,從而學習日本製造技術。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是中國政府為推動中國企業引進工業物聯網,在2018年設立的研究機構。中方的此舉被認為是希望通過締結備忘錄,與加入IVI的日本企業聯合驗證採用尖端物聯網技術的生産改善系統等。

   

  日本的IVI成立於2015年,以三菱電機和日立製作所為代表約有300家主要機械廠商和團體等參加,還計劃開設日本國內首家製造數據交易所。

     

   

  物聯網的優勢在於通過感測器等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飛躍式提高業務效率。安川電機已將自身工廠生産設備上的約1千個馬達接入網路。能以100萬分之1秒為單位掌握運作狀態,將用於使工廠順暢自動化和預測故障。日本企業在物聯網方面領先的領域有很多。

   

  中國通過邀請相關企業的技術人員參加研討會等方式希望與IVI的會員企業建立聯繫。一名訪問中國的IVI技術人員表示,「飛機是商務艙,住宿是五星級,受到很好的接待。感覺中方非常想要日本的技術」。

    


         

  據稱,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提出推進共同研究,還邀請IVI參加在中國主導下建立的國際性物聯網組織。IVI的一名高管表示,「正在驗證對日本來説都有哪些好處」。

    

  中國向日本靠近的背景是中美貿易戰趨於長期化。雖然因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目前處於停戰狀態,但美國川普政權尋求打壓在科技上猛追的中國。中國為擺脫對美國的依存,將加速尖端技術的自産化,為提升産品製造的品質開闢道路。

   

  在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等IT大型企業的拉動下,中國普及了手機支付,在無人便利店和人工智慧(AI)軟體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另一方面,在製造業領域落後於已開發國家的地方還有很多。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政策,尋求在産品製造中加入人工智慧等,以提升生産效率,實現産品製造的智慧化。這是美國通用電氣(GE)和德國西門子在2010年代以後積極推進開發的工業物聯網的中國版。

     

安川電機的入間事業所通過約1千個馬達監控工廠的運作

    

  美國調查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製造業的物聯網相關支出額預計比2018年增長7成,達到約2800億美元。

   

  在尖端工業物聯網的技術開發方面,生産數據的利用將成為關鍵,但中國目前缺乏經驗。擁有中國缺少的一塊拼圖的正是日本製造業。日本機械企業的一名高管表示,「在解讀生産數據並加以運用的洞察力方面,具有悠久産品製造歷史的日本略勝一籌」。

   

  除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之外,2019年秋季中國工業資訊化部的高層等參加的大型代表團兩次訪日。參觀了小松等在物聯網利用方面領先的日本企業的基地。

     

  對日本企業來説,向中國提供協助被認為是把雙刃劍。如果日本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得到認可,對機械産業來説,將有助於在最重要的中國市場的銷售。另一方面,提供技術相當於幫助競爭對手。

   

  但是,中國的技術創新速度飛快,中國顛覆日本的優勢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如何構建與中國的戰略關係將成為日本製造業面對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