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産疫苗開發幕後主角:寶生物的實力
2020/05/29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的背景下,日本生物藥企寶生物工程(TaKaRa Bio)的存在感正在提高。該公司攜手大阪大學等啟動疫苗開發,拿出了年內量産20萬人份的時間表。其還接受中國政府等的請求,緊急增産PCR檢測使用的試劑,截至25日的股價較年初上漲了約3成。優勢是已磨練40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在日本國內確保疫苗方面,該公司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 |
寶生物工程在研究試劑領域是亞洲最大企業 |
寶生物工程社長仲尾表示「將在年內完成20萬人份疫苗製造的準備工作」
在世界大型製藥企業競相開發新冠疫苗的背景下,一個日本的國産疫苗項目也試圖加入競爭行列。那就是生物企業AnGes、大阪大學以及寶生物工程等攜手開發的「DNA疫苗」。該項目自7月啟動臨床試驗並給出了如許可申請進展順利、年內量産20萬人份的時間表。開發的疫苗被期待在2020年較早時期在醫療一線投入使用。
DNA疫苗的機制是,將新冠病毒遺傳資訊的一部分注入體內,預先將相關資訊傳遞給免疫系統,在真正的病毒進入體內時,免疫系統將迅速發起攻擊。不需要使用雞蛋等培養病毒,因此製造時間能縮短2周左右。
能使DNA疫苗成為可能的是寶生物工程的基因編輯技術。該公司在大量製造嵌入準確資訊的DNA、注入細胞內的載體技術方面具有優勢。還自主擁有試劑和載體的培養設備,從藥企和大學接受藥品的委託製造訂單。
![]() |
作為基因治療藥領域領頭人的大阪大學教授森下龍一最先向寶生物工程拋出橄欖枝的原因就在於此。寶生物工程的社長仲尾功一表示「只要應用積累的技術就一定能順利實現量産」。材料廠商AGC的美國子公司也從寶生物工程承接了疫苗原料的製造,提供協助。
據英國調查公司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推測,現在的疫苗世界市場至少為400億美元。即使剔除新冠病毒的影響,也是以年率10%增長的潛力市場。不過,採用DNA的疫苗目前尚無在世界上獲得批准的先例。還有聲音表示「在需要時間驗證副作用的背景下,短期間上市仍存在憂慮」(疫苗專業研究者)。
寶生物工程的母體是寶酒造(現為寶控股)的生物業務部門。該公司開始涉足基因編輯是在1979年。在業務上實現飛躍的契機是1988年獲得了基於PCR法的基因擴增系統的日本獨家銷售權。之後在全球取得專利授權,如今銷售1萬種以上試劑和檢測設備。
![]() |
圍繞新冠病毒,寶生物工程的名字最初浮出水面也是在這個領域。在世界範圍內最先面對新冠疫情的中國政府2月請求該公司緊急增産用於檢測的PCR試劑。該公司增強了中國基地的産能,現在還向歐美和日本供貨。包括PCR等在內的全部試劑産量翻了一番。如果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准,該公司最早還將在5月內推出以唾液為作為樣本的PCR用試劑。
寶生物工程在試劑方面的銷售額超過200億日元,佔公司整體的3分之2,獲得了亞洲相關領域最大企業的地位。由於受到期待,寶生物工程的股價比年初上漲了約3成。
眼下,PCR試劑和新型疫苗的開發是緊迫課題,但仲尾社長已開始為下一步做準備。計劃利用40年來積累的基因編輯技術,「轉型為新藥開發企業」。將從檢測和製造領域等「幕後」走向「臺前」,擴大業務並提高盈利能力。
寶生物工程積極推進的是與大塚製藥共同開發、計劃在2020年度(截至2021年3月)申請許可的基因治療藥。該藥利用患者的淋巴細胞,將被稱為滑膜肉瘤的癌症作為治療對象。行業相關人士一致認為,如果獲批,將成為藥價超過1千萬日元的高價藥。
5月14日,寶生物工程發佈了長期經營構想。提出力爭使定為最終年度的2025財年營業利潤增至2019財年1.6倍的100億日元,而營業收入增長45%,達到500億日元。開拓海外銷售合作夥伴等向新藥開發企業轉型是用普通辦法行不通的。2019年推進開發的另一種新藥取消了製造和銷售的許可申請。速度感是該公司的強項,但應對風險的方式也將變得重要。
支援體制的構建成當務之急
5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10種候選疫苗啟動了臨床試驗。
按國別來看最多的是中國的6種。這些疫苗被認為由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研究所和生物企業主導,連開發費用和製造體制也接受政府的援助。
在美國企業中,生物企業Moderna和Inovio Pharmaceuticals這2家企業力爭年內將疫苗推向實用化。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BARDA)將推動開發。將與強生(J&J)分攤設備投資費用,還簽署了10億次用量的疫苗供給合同。此外,英國藥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也從BARDA獲得資金支援,正在完善生産體制。
日本政府將向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等提供資金,探索國際合作。但無法保證在國家主導下開發的海外造疫苗能迅速進口到日本。
寶生物工程表示年內可製造20萬人份,但仲尾社長表示要建立更大規模的生産體制則「需要政府的支援」。
關於和大阪大學等一起推進的項目,截至25日,臨床試驗企業EPS控股等13家企業和大學表示提供協助。但與海外相比,在臨床試驗和生産方面落後。在日本國産疫苗的開發方面,構建包括大型藥企和政府在內的體制是當務之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赤間建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