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級別機器人實驗場投入使用
2020/06/08
日本最大級別的機器人實驗設施「福島機器人實驗場」全面投入使用,可用於陸海空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實驗。除核電站廢堆作業外,還可對飛行汽車、救災、物流等各種用途的機器人進行實際使用場景測試,幫助進行功能性機器人的研發。由於新冠疫情,可避免人際接觸的機器人技術或將進一步受到關注。
搭載相機的機器人在水槽中前進,操作人員看著螢幕進行遠端操控。5月13~15日,在福島機器人實驗場的室內水槽測試樓,東京電力控股以調查第一核電站的乏燃料池為設想進行了操控訓練。確認到可以分辨出沉入水深7米水槽裏的面板的顏色。
![]() |
東京電力控股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廢堆作業中使用的水下機器人進行操作訓練(5月,照片由東電提供) |
接受過訓練的東電員工將在6月參與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乏燃料池的調查。該水池自2011年的核電站事故以後,仍存放著615根核燃料。為了在2024~2026年度開始取出,將通過調查確認有無障礙物等。
福島第一核電站廢堆現場仍有很強的輻射劑量,人員無法進入,必須採用遠端操控機器人技術。東電表示,「今後的技術水準會不斷提高,我們打算積極採用」。
福島機器人實驗場作為東日本大地震和核電站事故災後重建事業的一環,由福島縣利用國家補貼投入155億日元修建。主要設施佔地約50公頃。包括帶有跑道和飛行場的「無人機區」、重現水淹房屋的「水下及水上機器人區」、模擬街區和工廠等場景的「基礎設施檢查與災害應對區」,可對應陸海空各種情形。
這些設施任何企業都可以有償使用。目前研究樓內已經有力爭實現飛行汽車實用化的Skydrive等16家企業入住,並利用設施啟動了相關測試。
2019年7月,日本初創企業Robodex成功完成了以燃料電池驅動無人機的飛行實驗。據悉,用普通電池驅動的無人機只能飛行30分鐘左右,而用燃料電池驅動則可以飛行1小時20分鐘左右。該公司今後將反覆進行長距離實驗等,爭取達到實用水準。社長貝應大介充滿期待地表示,「這裡很多企業都在積極開展無人機業務,還可以相互交換資訊」。
尤為受期待的正是無人機。力爭實用化的動向早在實驗場全面投入使用之前就已出現。2019年10月,日本新能源和産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NEC、日立製作所等29家企業和機構幾乎同時進行了無人機飛行測試。噴灑農藥、測量地形、航拍、運輸等不同用途的無人機1小時內在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共計飛行了100多次。
新能源和産業技術開發機構的項目經理宮本和彥稱,「進行了舉世無雙的高密度飛行實驗」。以各企業和機構的飛行計劃以及飛行中的位置資訊等為基礎的航行管理系統已經有了眉目。
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預計,到2025年,包括無人機等在內的商用和服務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將擴大到約4.7萬億日元,達到2019年的2.3倍。日本一直在工廠使用的工業機器人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在無人機等領域,中國企業則具有明顯優勢。
以新冠疫情為契機,中國引進無人配送機器人等。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機器人測試場地有望對日本企業提高技術實力起到推動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福岡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