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參戰手術輔助機器人 AI是關鍵
2019/12/18
外科手術領域正迎來自動化的大潮。通過人工智慧(AI)和機器再現對經驗豐富的醫生的判斷和器械操作,目的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日本的奧林巴斯和川崎重工業正在加快研發,索尼也緊盯這一商機。美國Alphabet和其他新興企業正抓緊推進産品化。美國企業的機器人「達文西」一直佔據著手術輔助機器人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其專利即將到期的背景下,競爭開始白熱化。
奧林巴斯著手研發使用內視鏡的手術輔助機器人。該公司與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合作,計劃在2024年上市。其特點是可以不用名為「Scopist」的內視鏡醫生。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東病院大腸外科負責人伊藤雅昭信心十足地表示「將會實現前所未有的、配備了外科醫生智慧的手術輔助系統」。
提示力道和動作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全日本的醫療機構一起,正在積累將手術器械動作與器官位置等形成關聯的1000個病例的手術影像。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帶標籤的影像資料庫。
![]() |
消化器官內視鏡手術的情形(照片由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東病院) |
讓AI學習這些知識後,可以代替外科醫生的「大腦」做出判斷。可以準確辨別腫瘤的範圍等,瞬間判斷出安全的切除方式。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分毫不差地操作手術器械,就能通過機器人重現熟練外科醫生的高水準手術。由於機器人可以做出比人手更準確的動作,還可以減少出血等風險。
汽車裝上導航儀後,現在正逐步具備識別車道線等輔助功能,醫療領域的發展潮流也相類似。許多觀點認為手術比駕駛汽車更複雜,但伊藤雅昭表示,預計「部分自動化將在今後10年內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各家企業正朝著這一方向加緊開展手術輔助機器人及所搭載AI的研發等。
美國Alphabet聯手大型醫療設備企業美國強生來研發手術輔助機器人。雙方的合資企業已經在實施試製設備的動作驗證,最早將於2020年將就實現産品化。詳細情況沒有透露,但似乎是通過AI輔助進行手術器械的操作。
不斷有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原因是今後幾年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手術輔助機器人市場格局有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