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津將在中國生産高端質譜儀,應對國産化規定

2023/09/08


      島津製作所最早將於2024年在中國生産高端醫療檢查儀器。目前只在日本生産,屆時將首次在海外生産。以此來應對2022年中國出現的醫療機構減少購買非國産醫療和檢查儀器的問題。除了島津之外,佳能旗下公司和奧林巴斯也在強化本地生産,但保護自研技術成為課題。

  

島津製作所的質譜儀被用於醫療機構的檢查等

    

      島津社長山本靖則在北京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將投入約30億日元資金,擴建蘇州工廠,開始在中國生産高附加值産品」。將量産高達幾千萬日元一台的質譜儀。醫療機構使用質譜儀從血液或尿液中檢測出微小成分,並測定與癌症等疾病相關的成分。

 

      蘇州工廠目前只生産幾十萬~幾百萬日元一台的低價位質譜儀。今後最早將於2024年把工廠的廠房面積增加到約兩倍,建立起從低價位産品到高價位産品均可一條龍生産的體制。除了質譜儀之外,還計劃增産X光檢查儀等部分醫療器械。

 

      島津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的合併銷售額為4822億日元。其中,從主要地區的銷售額來看,中國(967億日元)約佔兩成,僅次於約佔4成的日本(2111億日元)。島津將中國定位於重要市場,社長山本靖表示:「到2028財年(截至2029年3月),目標是將中國的銷售額增加到2000億日元,相當於2022財年的兩倍」。

 

      新冠疫情在2022年平息之後,日本的醫療器械相關廠商紛紛在中國強化生産。

 

      佳能醫療系統(Canon Medical Systems)最近開始在大連工廠生産電腦斷層掃描器(CT)成品。以前只生産零部件。高級常務執行董事鉞泰行表示:「除了政府的要求之外,與當地廠商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還考慮在當地生産磁共振成像儀(MRI)等。

 

      奧林巴斯將新建生産內視鏡零部件等的工廠。在蘇州工業園區投資約55億日元,目標是2024年以後投産。奧林巴斯表示,具體的生産品類「將根據市場動向進行討論」。

   

   

      各企業的舉措都與中國政府的醫療器械國産化方針有關。2021年,中國政府向地方等下達了要求醫療器械等優先採購國貨的通知。


 

      熟悉中國醫療器械規定的大江橋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槻史指出:「收到通知後,從2022年左右開始,各地方的大醫院等推廣了限制引進進口設備的清單制度」。

 

      很多外資企業解讀為中國政府事實上要求醫療器械在本國生産。日本醫療器械廠商的領導人擔憂:「繼續在日本生産的話,連投標都不能參加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據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推測,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到2025年將擴大到1.7168萬億元,達到2020年的2倍。可以預見,企業為了抓住增長市場,即使存在短期成本增加及技術外流的風險,也不得不加快中國生産。

   

島津的江蘇工廠將新建廠房生産高端質譜儀(完成預想圖)

   

      歐美大型醫療器械企業率先在中國生産。日本總研的高級經理嚴華認為,美國GE保健及荷蘭的飛利浦等從2010年左右就著手開發和生産的本地化,結果,大型歐美企業在中國確保了很多圖像分析等技術人員,用於自主産品的軟體開發。

 

      令人擔憂的是技術外流。在高鐵領域,中國企業引入外國技術實現了迅猛增長,在亞洲等地擴大了份額。島津等企業在日本生産需要技術的零部件,再到當地進行組裝等,以防止自主技術外流。

 

      各日資企業認為,目前通過在當地生産最終産品可以滿足規定。不過,高槻律師表示:「今後也有可能指定國貨在零部件中的佔比等,出台更詳細的規定」。企業將繼續艱難尋求滿足規定與獲取市場的平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田榮作、堀尾宗正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