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改變「世界工廠」?
2013/11/27
日本工業機器人躍躍欲試
川崎重工業將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油壓設備工廠內建設新廠房,總建築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主要生産用於汽車焊接和零部件搬運的機器人。
該工廠的生産規模到2017年將提高至1萬台左右。川崎重工業在日本國內的機器人製造能力目前為1萬8千台,如果加上中國,總産量將接近3萬台,這一規模在全球同領域將屈指可數。
![]() |
安川電機旗下中國江蘇省常州市工廠的多關節機器人(kyodo) |
日本企業通過轉移生産基地,包括人工費和採購費在內的生産成本最多有望降低約30%。此舉意在提高競爭力,以對抗具有領先優勢的歐洲廠商等。
與雷曼危機之後的2009年和2012年相比,中國包括社會保障費在內的人工費被認為上漲了約60%。年輕人越來越希望就職於IT等有望獲得高收入的企業。而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説要確保製造一線的人才卻日趨困難。這也成為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不斷擴大的原因。
![]() |
「世界工廠」在變化
由全球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組成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供貨量達到2萬2987台,比2010年增長了約50%。調查認為,今後將原本由人工完成的作業交給機器人的趨勢將不斷擴大,2014年將達到2萬8千台,與日本不相上下,而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3.4萬台,屆時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 |
中國採用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以削減成本為目的,主要用於汽車工廠的焊接和噴塗。但在今後,機器人相比人工勞動更能保證品質穩定的優勢將受到關注,因此半導體等電子産品領域也很有可能逐漸採用工業機器人。
要實現工廠自動化不僅需要引入工業機器人,而且需要構建整個相應的生産線。因此,不僅是工業機器人産業,自動化搬運裝置等工廠自動化(FA)在中國也將持續發展。三菱電機由於在中國工廠的自動化投資表現積極,還上調了2013財年(截至2014年3月)的合併業績預期。
由於中國的人工費持續上漲,各國企業的生産基地出現了向東南亞等轉移的趨勢,此外,美國也正在推進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的情況正在變化。中國希望通過引入工業機器人等方式,積極推進生産自動化,以恢復其作為生産基地的優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