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術立國」招牌褪色了?

2017/11/20


       雖然日本經濟復甦、股價走高,但整個社會缺乏激情。原因在於,受到持續創造新産業的美國和快速增長的中國擠壓,日本「技術立國」的招牌正在褪色。運用技術推動社會和産業變革的創新能力面臨考驗。全球正處於不斷發展的人工智慧(AI)等新的産業革命進程中。如何重建技術立國?這一挑戰將決定日本未來的面貌。

 

       在日本神奈川縣厚木市的NTT特性科學基礎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建造比大型冰箱更大的箱型「量子電腦」的試製機型。該機器將從11月27日起對外公開,客戶可以免費使用。

 

       量子電腦利用小小的粒子上發生的物理現象,如果採用量子電腦,理論上1秒鐘即可完成原本需要3年以上的數據處理。這是所有設備都配備AI的時代的核心技術,由東京工業大學教授西森秀稔提出理論,日本一直領先。NTT通過公開試製機,向實用化邁進一步,但全球其他國家走在更前列。

 

       「歡迎來到未來」。位於加拿大溫哥華郊外的新創企業D-Wave系統公司的總部以懸掛標語歡迎客戶。該公司2011年在全球範圍首次實現了量子電腦的商用化。

 

D-WAVE系統公司總部

 

       「西森博士帶來的變革鼓舞了我們」。D-WAVE營業部門負責人Bo Ewald帶著笑意表示。該公司的量子電腦為「簡易型」,擅長計算領域有限,但正在不斷取得實績,例如敲定了與日本電裝的使用協議等。

 

       「性能上我們要高得多,但D-WAVE系統公司更善於行銷。日本在這方面很弱……」,NTT的技術人員抱怨稱。但是,不能過於樂觀地認為全球會等待高性能産品問世。日本企業缺乏立即應對時代和市場的變化、實現創新的經營能力。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從模倣歐美出發,對技術進行改良,創造出了有吸引力的商品。最近的諾貝爾獎獲獎熱潮證明日本在發明方面很有實力,但在將其應用於産業、改變社會的創新能力上比較落後。

 

       日本的創新能力目前處於全球何種水準呢?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選擇顯示創新能力的4個指標,對日美德中韓5個國家2006年和2016年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從顯示「盈利能力」的上市企業的營業利潤合計來看,日本增長11%,但遠遠低於中國(增至7.3倍)等,增長率最低。此外,顯示産業的「新陳代謝能力」的股票上市不足10年的企業的總市值方面,日本下降了約一半。

 

 

       推算顯示「基礎研究能力」的科技領域重要論文數量後發現,中美德韓幾國大幅增加,但日本卻減少2%。在顯示「應用開發能力」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中國也緊緊追趕,綜合4個指標的「創新能力指數」方面,日本增長乏力。

 

       日本該如何重振處於緊要關頭的技術立國?電腦領域能提供一些啟示。

 


 

       「如果AI的使用在全球範圍擴大,驅動電腦的電力將日趨不足」。日本新創企業PEZY Computing社長齊藤元章懷著這樣的問題意識而致力於開發超級電腦。

 

       在全球的超算開發領域,自2013年以後,中國在計算速度上一馬當先,另一方面,也存在如何控制耗電量的難題。PEZY Computing等2家日本新創企業在半導體電路方面下工夫,通過將設備直接浸入液體加以冷卻的自主手法,抑制電力消耗。

 

       10月,這兩家企業宣佈,開發出了日本計算速度最快、節能性能全球頂級的超級電腦。通過改變技術優先的思路,將日本重新帶到最前列。

 

       如果日本能夠構築認真傾聽市場需求、孕育「有用技術」的「新創造迴圈」,就有能力走在全球前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