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新超算 要比世界第一快10倍
2018/08/28
富士通8月22日發佈了將搭載到日本下一代國産超級電腦上的新型CPU(中央處理器)。儘管富士通把超級電腦定義為新的成長「王牌」,但日本在這一領域的存在感卻出現下滑。在中美高科技競爭「火花四濺」的背景下,可以説日本國産超級電腦的萎靡也象徵著日本電子機械産業的衰退。
作為超級電腦「京」的後繼機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力爭2021年使日本下一代超級電腦投入運作,目前正在推進籌備工作。日本政府將出資約1100億日元,富士通方面出資約200億日元,計劃把運算速度提高至「京」的約100倍,是目前全球最快超級電腦的10倍左右。由於富士通使核心零部件CPU走向實用化,日本下一代超級電腦有望按原計劃在2021年投入使用。
![]() |
富士通把下一代超級電腦視為今後成長的「王牌」,將之放在與人工智慧(AI)、量子電腦相關技術「Digital Annealer」並列的重要位置。不過,由於網際網路業務表現不佳,目前富士通的業績萎靡不振。
儘管富士通的社長田中達也提出「把營業利潤率提高至10%以上」的目標,但該公司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的利潤率僅為4.5%,與目標相去甚遠。田中達也計劃加速推進結構改革,儘快改變富士通的業務形態。主要舉措為,把經營資源集中向主力IT服務領域,同時推進剝離行動電話、個人電腦、半導體等非核心業務。
要想高速、準確處理從各種事物收集到的龐大數據,離不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設備,超級電腦就是支撐這一運算的技術之一。
![]() |
日本的超級電腦「京」 |
富士通除了把超級電腦與AI結合外,還期待把超級電腦用於産業領域,但前景並不明朗。在全球超級電腦TOP500榜單中,靠前的名次被中美瓜分。在榜單前100位裏,日本的超級電腦只有16台。一方面,加緊培育尖端技術的中國確立了自主技術,能夠與美國對抗,中日形成了鮮明對比。
日本開發超級電腦的企業數量有限,政府也因為財政狀況不寬裕難以向科學技術領域投入鉅額資金。一方面,性能超過現有超級電腦的「量子電腦」等技術也加速進化。日本為開發下一代超級電腦投入了超過1000億日元,為了確保投資不被浪費,日本政府需要拿出智慧把超級電腦應用於産業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