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學教授也開始搞經營了
2018/08/20
日本的大學教授創業的趨勢出現擴大。日本國內的科學技術相關預算呈增長停滯傾向,教授們開始成立企業以便從外部獲得資金以及與其他企業推進共同研究。在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方面,日本已經被中國超越,日本各大學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嚴峻。研究人員希望自主籌集研究經費,通過進取的姿態來維持自由創造和長期研究。
生物相關初創企業朝日Genomics的聯合創始人、京都大學教授小川誠司表示,「與經營者進行合作能夠專注於研究。希望減輕患者的負擔、減少醫療費」。小川教授與提供電子數據發佈服務的E-Parcel公司社長北野讓治在2016年8月聯合成立了朝日Genomics。
![]() |
京都大學的小川研究室 |
朝日Genomics開發癌症「生物標誌物」,能確認抗癌藥對於不同患者産生的不同效果。産品將首先在美國進行試驗,計劃未來還將在日本開展試驗。
不過,要走向商業化面臨著複雜的手續。成立企業的話,能夠配置專門的員工。兼任朝日Genomics社長的北野表示,「當然還包括資金問題,希望構築能讓研究人員安心搞科研的體制」。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統計,2017年度日本大學成立的初創企業多達2093家,創歷史新高。其中,「希望基於大學的研究成果,把專利和新技術推向事業化」的企業佔6成,這一潮流將持續下去。
![]() |
橫濱國立大學的堀切智之準教授最早將於2018年內成立「量子通信」技術相關的企業,將接受天使投資人的資金支援和建議。
量子通信是指把資訊載入到光量子上進行傳輸的通信方式。由於量子電腦走向實用化,密碼存在被破解的風險,因此作為保護資訊的技術,量子通信被寄予厚望。堀切準教授研究量子高效傳輸技術,他計劃在5年內確立技術,與外部企業合作,把量子通信推向實用化。堀切表示,「我不會等著國家撥款,會儘早開創量子通信的潮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