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呼籲立法限制基因編輯技術

2019/04/29


       關於將劃時代的生物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日本討論通過法律加以限制。禁止類似在中國誕生的「基因組編輯嬰兒」那樣操控生命及助長優生思想的技術是理所當然的。日本政府原本就計劃制定規範加以限制,此次科學家們親自為研究踩下煞車。

 

因「基因編輯嬰兒」而引發關注的賀建奎(2018年11月,kyodo)

 

      刑事處罰成為焦點

 

       基於要求制定法律的有識之士會議匯總的報告,今後將以日本厚生勞動省為中心敲定詳細內容。對受精卵的基因進行操作使嬰兒誕生的情況下,是否對研究者及醫生等人進行刑事處罰或將成為關注焦點。最早將在2020年的例行國會上提交法案。

 

       近年來的科技進步十分顯著。其中基因組技術被認為與指數級增長的數據技術相媲美,是科技界的「雙璧」。

 

       對基因組進行調查的成本大幅降低,利用基因組資訊的醫學研究在最近10年來取得了巨大進步。在癌症領域,劃時代的新藥和治療方法相繼問世。基於每位患者的基因資訊制定治療方案的「訂製醫療」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此次成為法律限制對象的基因組技術不是分析技術,而是編輯技術。由於被用於基因編輯嬰兒的「 CRISPR-Cas9」技術的出現,人們能夠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手法自由剪貼基因。該技術在基因治療方面備受期待,中國和美國也將啟動臨床試驗。

 

       另一方面,基因組被稱為生命的設計圖,左右著人的疾病與健康。與生俱來的不變資訊也代表著一個人本身。即使是高精度的編輯技術,出於醫療目的而進行編輯,也屬於侵犯人權。

 


 

       恐懼比期待更為強烈

 

       「技術決定論」的思考方式是改變社會的是技術而不是政治和經濟。震動金融行業的金融科技和改變政治方式的社交網路(SNS)就是典型例子。對於將對我們的生活和價值觀産生巨大影響的變革,比起便利,更多的是不安。

 

       美國3M公司在全球14個國家實施的調查顯示,對於基因組編輯和克隆人技術,7成左右的人比起期待更覺得恐怖。日本的這一比例更高,超過全球平均水準。

 

       過去科學家們就曾關注科技的危險,呼籲進行自主限制。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小鎮召開的阿西羅馬會議。對於拋開普通人常識的失控的研究,科學家自發叫停。當時的基因工程被視為與産生原子彈爆炸的核物理學同等程度的威脅。

 

       沒有人比科學家更明白新技術的厲害之處和恐怖之處。為了使技術合理發展而被社會所接受,不僅是油門的踩法,煞車的踩法也很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矢野壽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