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攻防(下)日本缺乏「明星研究員」
2020/04/17
在面朝日本海的日本山形縣鶴岡市,寧靜的水田地帶上有一處被稱為日本生物初創企業聖地的地方,那就是「鶴岡科學公園」。這裡誕生了6家擁有獨創技術的企業,創造了約500個就業機會。孕育出這一先進研究基地的是在大約20年前涉足這片土地的1名研究人員。
「普通=0分」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尖端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冨田勝所長是使用電腦分析生命現象研究領域的先驅者。2001年,年僅40出頭的冨田成為位於山形縣該研究所的負責人。
冨田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關注人工智慧(AI),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研究語音的自動翻譯,還獲得了時任美國總統雷根的表彰。不久後受解讀人類全部基因資訊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啟發,回到日本,一邊在慶應大學擔任教師,一邊拿下了醫學博士學位。
![]()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尖端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冨田所長常説不能甘於普通 |
其獨特的經歷培養出了不局限於學問領域的全新研究風格。「普通=0分」,在該研究所「不能甘於普通」的方針指引下,研究人員和學生奮發圖強,相繼誕生了開發通過血液診斷抑鬱症技術、在東京MOTHERS市場(日本的創業板)上市的Human Metabolome Technologies等獨創性企業。
Spiber是一家使用蛋白質開發出不依賴石油的人造纖維的初創企業,該公司執行董事菅原潤一表示,「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認識了冨田,從此人生發生了改變。他教會我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失敗」。
不應該覺得這僅僅是地方性的成功故事而輕視。早稻田大學教授牧兼充準指出「這是一位‘明星科學家’可以改變這麼多事情的典型事例」。除了自己的研究外,還對周圍的人産生影響。這樣的明星研究者存在的背後或許隱藏著將日本從衰退中拯救出來的提示。
NEC首席技術官西原基夫指出「研究人員是像職業棒球運動員和娛樂明星一樣的存在」。該公司2019年10月引入對取得卓越成果的研究人員不設上限提供薪資的制度,首先選出了9人。
企業開始採取行動
日本企業的研究開發曾以「組織能力」見長,但是在並非連續性誕生技術創新的當今,離不開「個人」的創意和突破力。有時一個人的挑戰也能夠改變世界。雖然已經慢人一步,不過日本企業也已開始培養明星研究者。
現狀十分嚴峻。美國調查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每年會公佈發表多篇優秀研究論文、對後續研究産生重大影響的優秀研究者名單。也就是「明星研究者的指標」。2014年日本的上榜數量位居世界第5,而2019年則下滑至第11名。位列榜首的美國約有2700人上榜,而日本僅有100人,相去甚遠。
在日本的大學等研究機構,挑戰的機會減少,越來越難以誕生明星研究者。「槍打出頭鳥」的風氣也在日本盛行了20多年。能夠將明星研究者從瀕臨滅絕的危機中拯救出來嗎?嘗試發現個人的可能性,激發個人的能力對於日本恢復研究領域優勢至關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井重德、生川曉、川手伊織、越川智瑛、駿河翼、竹內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