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用不好博士?
2019/12/11
世界正在步入新的「學歷社會」。經營一線和數位技術領域都需要高端知識和技能,因此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數加速增長。主要國家過去10年間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人數急增,而日本卻減少了1成以上。日本企業若還繼續保持比起專業性更注重個人素質的雇用習慣,可能會在世界人才競爭中落後。
![]() |
用數據分析方法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安虎産生了危機感,他表示「光靠日本人滿足不了招生指標。攻讀經濟學碩士課程的有6成是留學生」。渡邊教授到2019年夏季為止一直在美國亞馬遜的日本法人擔任經濟學部門的部長,他憑藉自己的職業經驗斷言:「社會肯定需要(碩博生)」,但日本學生普遍缺乏讀研、讀博的意願。
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數據表明,美國和中國在截至2016年度的10年間,取得博士稱號的人數增長超過2成,碩士也有相同的增加趨勢。高學歷成為擔任企業高層職位等的必備條件。
要想進入谷歌等美國大型IT企業擔任尖端領域的技術人員,碩士、博士學位是必須的。在川普政府嚴格控制發放簽證之前,中國每年有數千人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了引領民營企業發展的動力。
![]() |
另一方面,日本2016年度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為1.5萬人,10年間減少了16%。這種趨勢與日本的少子化無關,因為在這段時期4年制大學的入學人數處於持續的增長狀態。日本學生對繼續升學攻讀專業課程不太積極,日本正下降到全世界中相對「低學歷化」的水準。
日本的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收入不穩定這一點難以否認,但企業功能不健全也是十分嚴峻的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