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在8領域建量子研發基地 追趕中美
2020/06/12
為了推動量子電腦等量子技術的早日實用化,日本政府將構建産業、政府、科研一體化的研發體制,將在擔當司令部角色的機構之下設置8個研發基地,在基礎研究、技術驗證、智慧財産權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採取全面行動。歐美和中國向量子技術研究投入鉅額資金,在此背景下,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構建具備競爭力的體製成為焦點。
量子技術是基於「量子力學」這一物理法則的新一代科技。由於有可能對産業競爭力和安全保障産生影響,歐美和中國積極推進開發。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等建立研究基地。在歐洲,荷蘭的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等將建立研究基地。此外,中國也投入約合1萬億日元的資金,在安徽省建立研發基地,正在加強相關體制。
鑒於這種趨勢,日本政府將在2020年度起的5年裏完善量子技術的研發體制。將在2020年度內成立負責整體管理和協調的主管機構,並在8個領域建立核心研發基地。
![]() |
在量子技術當中,近年來在全球非常受關注的是「超導量子電腦」。該領域的研究開發迅速推進,包括2019年美國谷歌實際驗證了高於超級電腦的計算性能等。量子電腦被期待未來給材料開發、醫療和金融等廣泛領域帶來巨大影響。隨著IT大型企業等的涉足,全球開發競爭日趨火熱。
日本也計劃挑戰量子電腦,將在理化學研究所設置核心研究基地,以項目負責人中村泰信為中心加快開發。中村泰信在任職於NEC的1999年在全球首次製造出量子電腦的基本元件「量子位」。
另一方面,研究可在哪些領域利用量子電腦等的基地計劃設在東京大學。東京大學2019年12月確定與美國IBM合作,正在積極推進相關研究,將攜手産業界,推進邁向實用化的研究。
![]() |
量子電腦開發在世界範圍內日漸激烈(照片由日本IBM提供) |
此外,結合量子力學和生命科學的「量子生命科學」(量子生物學)也是日本關注的研究領域。力爭通過捕捉細胞內溫度等細微變化的超敏「量子感測器」,實現癌症發病前預測等。將在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位於千葉市的用地內建設新的研究大樓,打造可供100~200名研究者使用最尖端設備和儀器的環境。
該機構的量子生命科學領域負責人馬場嘉信表示,「將充分運用(研究者任職於多個機構的)交叉任職制度等,從大學和企業匯聚人才,構建‘All Japan’ (全日本)體制」。
針對利用量子電腦進行計算的「量子軟體」等部分領域,日本將面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招募候選基地。為了完善建立這些基地,將在2019年度的補充預算和2020年度預算中總計列入100多億日元。最終投資額有可能達到200億日元規模。
核心基地將享受稅制方面的支援並靈活使用特區制度等,借此推動量子技術實用化,還將吸引民間資金。還將從海外邀請頂尖研究者,把基地作為年輕研究者的人才培養平臺加以利用。
日本政府將量子技術與人工智慧(AI)、生物定位為3大戰略技術,1月敲定了「量子技術創新戰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1月的施政方針演説中表示,「針對作為新一代密碼等基礎的量子技術,將構建從國內外吸引頂級水準研究者和企業的創新基地」。
當前面臨新冠危機,日本政府和企業正在忙於應付。另一方面,如果量子電腦等成功實現,有可能促進革新性新藥開發技術的誕生等。能否著眼於10~20年之後全力推進開發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生川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