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未來5年哪些技術被看好

2020/09/04


       新冠疫情把一個事實擺在人們面前,那就是防止感染的最佳方式是切斷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如果大家都只顧保護自己的話,世界就無法運轉下去。在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社會被迫發生變革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定義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外界的關係。社會和人類要進行大膽的「結構轉型」,需要科學技術的幫助。未來5年內會越來越重要的5種技術趨勢已經浮出水面。

 

       如果感受到死亡近在咫尺而只憑個人感情來行事,很容易導致「排斥他人」的風氣擴散。要避免陷入「安全還是經濟」的討論,有5種技術趨勢非常重要,分別為「接觸革命」、「清潔技術」、「時間管理」、「自我表現」、「身聯網(IoB)」。

 

 

        在歐美,握手的問候方式正在改為碰肘或碰足。減少接觸的革命已經拉開帷幕。

 

       微軟從根本上重新研究人類的動作,開發「不用出聲就能進行語音輸入」的技術。該公司想到了採用吸氣而非呼氣方式來發聲的方法。據悉經過訓練可以發出周圍聽不見的聲音。微軟還開發出了識別這種聲音的技術。用語音操作設備時,無需實際接觸。開發的目的是以很小的聲音實現語音操作,也有望成為一項防止飛沫擴散的技術。

 

 

       三菱電機正在開發利用投射到空中的影像來操作售票機、電梯按鈕、電腦螢幕等的技術。把指尖與按鈕的影像重合,感測器就會認為「觸碰了按鈕」,力爭在2021年度內完成開發。

   

       雖然無法預測新冠疫情何時會結束,但為了預防新的傳染病也急需普及個人防護技術。今後將迎來清潔技術獲得普遍應用的時代。

 

       受到關注的是運用紫外線消除病毒的技術。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的井上振一郎等人將發出深紫外線的發光二極體(LED)的輸出功率提高到了約500毫瓦。預計將來可以用其照射門把手和桌子來消毒。井上表示「將與企業合作,爭取幾年內實現量産」。醫療機構一般設有用汞燈進行深紫外線照射的裝置。使用LED的話,可以製成攜帶型産品。雖然紫外線照射到人體會帶來危險,但日常攜帶「紫外線」的生活離人們越來越近。

 


 

       預防感染和重症化的疫苗也是令人期待的清潔技術。大阪大學特任教授黑崎知博等人向「冠狀病毒萬能疫苗」發起挑戰。黑崎表示「‘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等冠狀病毒每隔10年會出現一次」。黑崎等人確定了變異體的共同點,正在加緊開發對所有冠狀病毒有效的疫苗。

 

 

       現在能夠讓人切實感受到社會正在發生結構性變革的或許是時間運用方式的變化。時間管理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因為需要避免「密集」,消除過度集中已成為迫切問題。能夠在上下班和設施使用方面瞬間提供最佳時間分配的量子電腦等研究被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由於推行居家辦公和網路授課,花在路上的時間減少,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增多。人們開始意識到人生的無常和自由時間的價值,以各種形式發揮自己能力的意願高漲。應該也會萌生出不少為社會做貢獻的想法。

 

       在日本國立天文臺,用望遠鏡拍攝的龐大數量的銀河圖像此前一直由研究人員靠自己的眼睛進行分類。天文臺在網上招募幫忙分類的市民,在疫情出現後,應徵人數猛增。全世界共有四千多人加入。

 

       這種現象也顯示出自我表現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在戴著口罩無法露出表情的時代,筑波大學助教大澤博隆以前試製的口罩型顯示裝置也許會成為自我表現的工具。這種裝置可以安裝到自己嘴邊,顯示微笑或閉著嘴的影像,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感情。

 

 

       各國政府很早就開始關注有助於發展戰略的科學技術預測調查。過去曾被認為荒誕無稽或者認為很久以後才能實現的技術,今後有望加快應用進程。

 

       根據預測,可監測人體情況的「身聯網」技術將會不斷問世。出行記錄和感染情況等個人資訊有可能會被用於保護其他人。雖然有意見認為這是一種監視,但如果主動提供個人資訊的話,就可以掌握人員流動情況和感染途徑,也許能讓自己和社會受益。在未來時代,要讓每個人都能選擇是否接受新技術,同時,如何使用新技術,也需要每個人提出自己的意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耀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