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冠病毒對策「B計劃」

2020/09/18


       新冠疫苗開發加速,在俄羅斯和中國已有疫苗獲得批准,開始給一部分人接種。美國總統川普也公開表示2020年內疫苗實用化。但疫苗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有效,而且數量也不夠全世界所有人接種,這時就需要有「B計劃」。在藥物和疫苗的普及不夠及時的前提下,不斷推出能降低感染風險的技術。

 

       説起作為新冠對策而備受期待的尖端技術,就會想到全球最高性能的日本國産超級電腦「富岳」和能用於預測感染動向等的人工智慧(AI)。日本政府也重點提供相關的研發預算。但並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使用富岳,AI也是需要有基本的數據才能發揮力量。

 

       在更加簡單的現有技術和低技術(low-technology)當中也存在啟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的理事長浜口道成呼籲,「希望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拿出勇氣,參與到本不是自己專業領域的傳染病對策中」。

 

       找一找就會發現,有很多有潛力的技術。比如在有可能用於防範病毒的物品方面,就有口罩和過濾器的相關技術。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的校長塚本康浩利用鴕鳥蛋培養流感病毒的抗體,使之滲透到口罩中,製成抗體口罩並商品化,這件事在日本較為有名。把相同技術用於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在推進。製造感染時發揮重要作用的病毒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給鴕鳥注射,成功從鴕鳥蛋中取得抗體。

 

通過鴕鳥蛋培養抗體(照片由塚本校長提供)

 

       之後在實驗中向帶有抗體的口罩滴下包含新冠病毒的液體,結果顯示感染能力降低了90%以上。即使滴下的病毒量比咳嗽和打噴嚏時更多,也能産生效果。力爭今年冬季推出具有流感和新冠兩種抗體的口罩。

 

滲透過病毒抗體的濾紙(照片由塚本校長提供)

 

       塚本校長將這種技術開發稱為「輕巧創新」。已確保了20多只用於培養新冠抗體的鴕鳥。還攜手大型空調企業等,計劃將這項技術應用於空調過濾器和病毒檢測感測器等。除此之外,還有可能用於感染簡易檢測,調查呼氣中是否包含病毒。目前正在與大型機械企業推進共同開發。

 


 

       此外,日本大分大學教授一二三惠美正在推進一項研究,開發向空氣中的病毒噴射並使之失去活性的特殊噴霧,力爭實用化。

 

       一二三教授開發的是「超級抗體酶」,附著於抗體的酶能像剪刀那樣破壞病毒的抗原。已經找到高性能化的方法,使之攻擊流感病毒侵入人體細胞時所需的蛋白質。

 

將超級抗體酶用於病毒對策的示例(圖片由大分大學一二三教授提供)

 

       這項技術目前已通過小鼠實驗確認效果,今後爭取應用於人體。據一二三教授表示,從原理上來説也可以用於新冠病毒。設想噴在擁擠人群附近,或者通過加濕器在室內噴灑。

 

       日本還出現關於將「光子晶體」用於病毒感測器的研究。「光子晶體」擁有奈米單位週期結構,有望應用於光通信及汽車用感測器等。大阪府立大學準教授遠藤達郎等人著手相關研究,成功檢測出流感病毒。

 

       將這種技術與智慧手機結合,輕鬆檢測唾液中有無病毒的設備等受到期待。據悉也存在用於檢測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另外,在材料科學、化學合成、微生物學等日本優勢領域,或許也有其他可以用於抗擊疫情的成果。此類研究的優點是與使用超算開發新藥和疫苗以及臨床試驗等不同,不需要鉅額費用。

 

       據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表示,京都府立大學及大分大學的項目一年最多花幾千萬日元就可以進行一系列研究和實驗。而且有的研究課題還與企業展開合作。

 

       即使今後順利研發出新冠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新冠病毒,上述研究成果也仍能發揮作用。未來如果發生新的傳染病,也可以使用。不扎堆于關注度高、追求潮流的研究,而是支援樸素但充滿創意的課題並擴大研究範圍,這從長期來看也符合國家利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安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