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治療根治癡呆症的研究加速

2020/12/28


  採用基因治療來應對阿茲海默症(在癡呆症中佔極大比例)的研究正在加速。在藥物臨床試驗相繼失敗、基因編輯技術取得進步等因素的推動下,美國已開始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根治癡呆症的研究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儘管基因治療在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諸多課題,但其隱藏著開闢出根治道路的可能性。

    

  歐美藥企此前一直大力開發的治療方法是,防止β-澱粉樣蛋白(會在腦神經細胞外沉積、被認為是癡呆症病因之一)等蛋白質的生成和凝集。至少有5種可防止β-澱粉樣蛋白生成的候選藥物在最終臨床試驗階段停止研究。原因是這些藥物無法抑制認知功能的降低,而且接連出現副作用。

  

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治療研究

      

  目前的主流技術是嘗試使用「抗體」去除沉積的蛋白質聚集體,但這種嘗試接連失敗。在去除β-澱粉樣蛋白的10多種臨床試驗藥物中,只有美國渤健(Biogen)和日本衛材的藥物於2020年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遞交認定申請。但有人指出這些藥物的最終試驗結果無法充分證明其有效性,能否獲批尚不明朗。

  

  受到部分研究人員關注的另一種技術是基因治療。這種療法是將人工製作的特定基因注入人體內,用於彌補不足的功能,或者阻礙有害物質活動。

     

     

  基因治療也經歷了副作用問題等受到質疑的時期,但經過不斷改進,目前已開始在國內外投入使用。該療法還被用於治療神經疾病,2020年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藥物「Zolgensma」繼在美國獲批之後,也在日本獲得批准。

   

  美國政府機構的資料庫顯示,美國等國家正在針對阿茲海默症進行兩種以上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

   

  成為靶點的基因「APOE4」是被認為最容易應用於臨床應用的基因之一。很多阿茲海默症患者擁有這種基因,這種基因一旦強烈表達,發病風險就會上升。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將阻礙「APOE4」表達的基因植入15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及早期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體內,確認其安全性等。這項實驗將於2021年12月結束。

      

  2019年,研究人員發現了當阻礙「APOE4」表達的相關基因工作時有可能預防發病,推動了基因治療。

    

  日本國內也在推進研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岡澤均教授等人通過小鼠等發現,β-澱粉樣蛋白在腦神經細胞外聚集、認知功能衰退之前,會出現細胞死亡的現象。認為如果通過基因的工作來阻止這種細胞死亡,就可以抑制發病。

     

   

  通過小鼠實驗發現,相關基因的工作成功抑制細胞死亡、異常蛋白質累積和認知功能下降。研究團隊計劃成立初創企業以推動實用化。

    

  推動基因治療的是基因分析技術的進步。靶向基因更容易發現,易於操作。利用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可以輕鬆更換細胞及實驗動物的基因,從而研究其與疾病的關係。

    

  不過,基因治療癡呆症是否有效還不得而知。最大的課題是治療用的靶向基因尚未確定。

    

  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及進展機制複雜,有很多基因參與其中,因此可以想到有多個靶向基因。還要摸索治療效果的判定方法。參與癡呆症基因治療研究的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村松慎一也對基因治療持慎重態度,他表示「能否取得能夠(作為治療方法)獲得批准的巨大效果還不得而知」。

   

  也有觀點認為,植入基因後對身體的長期影響也需要驗證,面向癡呆症的基因治療投入使用還需要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Slevin大浜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