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化遺産「超級克隆」

2021/05/08


      一直高精度複製文化遺産的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克隆文化遺産」的技術水準在不斷升級。該大學現在不僅能做到精巧複製,還開始廣泛利用最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讓文化遺産重現製作之初的模樣。作為「克隆文化遺産」的升級版的「超級克隆文化遺産」,日本國寶佛像在1400年前的模樣得以重現,還有在戰爭中燒燬的繪畫也被復原。融合了數位技術與藝術家技藝的這些作品正作為新的藝術形式吸引著關注的目光。

  

法隆寺釋迦三尊像的「克隆版」(左邊)和「超級克隆版」(長野市的長野縣立美術館)

      

      利用先進的數字科技

  

      4月10日,日本奈良縣的著名古寺「法隆寺」中的日本國寶釋迦三尊像的「超級克隆」在長野縣立美術館首次亮相。佛像金光熠熠,呈現出被認為在西元623年製作完成當時的原貌,被保存的實物已缺損的中尊頭部的螺髮和眉間的白毛也得以復原。參照同時代作品及美術史的研究,東京藝術大學的製作團隊左右更換了脅侍菩薩的位置,還新添了位於佛像背後大光環周圍的「飛天」造像。

     

  

      此次的釋迦三尊像克隆製作採用了先進的科技。7年前在獲得法隆寺和日本政府的許可後,製作團隊利用高精細數位攝影和三維測量,收集了佛像的形狀數據。背部等無法測量的部分及缺損部分利用數字建模系統形成造型,將3D列印製造的部分組合拼裝成原型。然後通過螢光X線分析佛像的金屬成分和構成比例,鑄造時銅的比例也控制在與實物僅相差幾個百分點以內的範圍。

  

2014年在法隆寺進行的三維測量(照片左邊)和正在測量的數據(日本東京藝術大學COI基地提供)

      歷經了約1400年保留下來的釋迦三尊像實物的金漆已剝落。製作團隊以原型為基礎,在鑄造和裝飾過程中,還借助了日本傳統工藝高岡銅器和井波雕刻的匠人之手,在4年前製作了實物現今模樣的複製版,也就是克隆。據稱,此次公開的黃金佛像則是通過提高3D列印的精度和鑄造方法,使得克隆做得更接近於實物當初的原貌。

         

利用3D數據製作的樹脂原型(日本東京藝術大學COI基地提供)

           

      新增的飛天的形狀和更換脅侍菩薩的位置是否正確無從考證。但製作團隊根據傳承下來的研究成果和史料盡可能做了還原。負責製作的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宮廻正明表示「作為(日本)飛鳥時代人們信仰的對象,(佛像本身)究竟蘊含了怎樣的想法等,希望能有利於人們加深文化理解」。

   


      「克隆」各國的藝術作品

  

      負責釋迦三尊像克隆核心工作的是力爭通過融合藝術與科技實現創新的日本東京藝術大學「COI(創新中心)基地」。 COI基地將該大學出色的臨摹、文化遺産保存修復技術以及相關科技進行結合,將高精度複製的作品命名為「克隆文化遺産」,並進一步使其發展成為還原實物原貌的「超級克隆」。

  

      以油畫為例,恢復原貌需要以數位數據為基礎,使顏料的凹凸、材質乃至鏡框材料與原作達到統一的高超的技術。東京藝術大學已經獲得了相關製作方法的專利,並在得到著名博物館的許可之後,對法國奧賽美術館的西洋畫和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浮世繪等進行了克隆。不少作品還在日本各地的展覽會上巡展。

   

      不管是波士頓美術館的浮世繪,還是釋迦三尊像,為了防止作品劣化,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産和美術作品的實物平時都不會展出。東京藝術大學的高超技術作為可兼顧作品保存和展示的有效措施,得到了美術館和博物館相關人士的高度關注。2018年,該大學設立了首家初創企業,一直在從事展覽的策劃,以及為製作新作品與海外美術館的洽談事宜。

  

      重現梵谷的作品《向日葵》

       

      東京藝術大學的COI基地目前正在展開複製工作的是被稱為「魔幻的《向日葵》」的繪畫大師梵谷的油畫。梵谷一生中共畫過7幅插在花瓶裏的向日葵,這是其中之一,創作于1888年。這幅畫由日本關西的一位企業家受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之托購買並收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中被燒燬。

    

    

      最能準確了解這幅畫作原貌的是保存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和調布市武者小路實篤紀念館的《塞尚梵谷作品集》(1921年,白樺社)。該作品集對實物拍攝後進行了彩色印刷。該紀念館策展人佐藤杏表示「就(日本)大正時代的印刷技術來説,已經非常出色」,但同時有很多地方不夠清晰,無法準確了解筆觸和花瓣邊緣等細節。

     

1921年發行的《塞尚梵谷作品集》(日本東京都調布市武者小路實篤紀念館藏品)

          

      為此,東京藝術大學對作品集的圖片進行數位修復處理,修補劣化的畫質和歸位不准。根據各國美術館提供的現存《向日葵》的高清晰圖像,在畫面上增加筆觸和顏料的質感。據稱,將會與該大學研究員臨摹的畫作進行合成,最後將人的運筆和數字印表機結合在一起來完成這幅作品。

       

      東京藝術大學此前用高超的技術複製了很多繪畫作品,但由於沒有實物,重現原作的難度很大。該大學還對同時期運筆方式和油彩使用情況相似的畫作,以及相同配色的作品展開分析,反覆進行摸索。完成後的作品將於2021年夏季在日本橫濱市的SOGO美術館作為「超級克隆」的最新作品展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橫澤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