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牽引著日本量子電腦研發
2021/05/17
目前,中美兩強走在科技最前沿。日本能否重拾輝煌呢?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之一是牽引日本量子電腦開發的中村泰信。
「希望實現新的突破」,中村泰信平靜的語氣中充滿熱情。中村是4月成立的理化學研究所量子電腦研究中心的負責人,領導著有富士通等企業加入、總數達到120人的研究團隊。
![]() |
中村泰信 |
中村投身於被稱為「夢幻技術」的量子電腦開發已經有20餘年。中村的名字被人所知是在1999年。當時他在NEC任職,在全球率先製作出了作為基本元件的「超導量子位」。
其契機是中村在從事本職工作開發新電晶體技術之餘,出於探索精神而發起挑戰的研究。量子電腦的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問世,但當時沒有人認為能夠實現。中村擁有比一般人更強的純粹的科研精神,他在這種精神的驅使下開闢出了一條道路。
因此,中村將自己的成果稱為「機緣巧合」。介紹這一成果的論文在日本國內外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反響,中村這才意識到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雖然也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但中村不會説一些豪言壯語。中村從小就對天文學和考古學感興趣,還曾經癡迷于在附近的山上挖掘化石。他的父親中村道治曾在日立製作所從事研究工作並擔任過該公司副社長。中村生於研究世家,他苦笑著表示,現在當上負責人之後的煩惱是「沒有時間做研究」。
量子電腦潛藏著為醫療和氣候變化對策帶來革新的可能性,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開發競爭。雖然目前美國谷歌等企業處於領先地位,但開發競爭是一場持久戰。包括處理計算時出現的錯誤等,提高性能是一大難題,日本的競爭對手們也認為尚未開闢出一條堅實的道路。
中村鬥志昂揚地表示,通過儘快解決此類課題,「今後日本的存在感將提高」。
中村泰信:1999年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超導量子位」。2012年開始擔任東京大學教授。2021年成立的理化學研究所量子電腦研究中心負責人。53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生川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