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左右中美量子技術競爭的走向?
2021/03/16
美國的政權更疊,圍繞尖端技術的中美主導權競爭進入新局面。焦點之一是影響中長期産業競爭力和安全保障的量子技術。美國在廣泛科技領域走在世界的前端,但在量子技術領域,很難説處於優勢。對拜登政權來説,與日本的合作似乎也許會成為選擇。
「為了維持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必須進行再投資,再一次領先」,拜登政權3月3日發佈的安保戰略暫行方針這樣表示,指出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AI)將對經濟、軍事、就業和貧富差距問題廣泛産生影響,強調了美國將掌握主導權的態度。
中國也毫不讓步。3月5日在始於2021年的五年計劃中提出,將政府和社會的研發費用年平均增加7%以上,AI、半導體與量子技術被列為重點對象之一。
![]() |
作為新一代電腦的量子電腦不僅將給材料、藥物開發和AI利用帶來革新,還具有使網際網路等使用的密碼失去作用的「破壞力」。只要1個國家在開發上取得成功,他國的通信安全就將受到威脅。屆時成為盾的是具備終極保密性的量子通信和密碼,中美都志在必得。
開發現狀如何呢?從事資訊分析的VALUENEX分析和統計量子技術相關的公開專利發現,從量子電腦的硬體來看,以140項的IBM為代表,微軟(81項)和谷歌(65項)等美國企業排在前列。計算所需的軟體也是美國領先。
![]() |
量子通信和加密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從交換光子(光的粒子)的裝置等硬體相關專利來看,華為技術(100項)排在第2位,北京郵電大學(84項)排在第4位,中國企業引人關注。在軟體領域,中國也很強。北京至上海間已鋪設通信網,可積累設備開發和運用的經驗。
自從在人造衛星發射上落後於前蘇聯的1957年「史潑尼克危機」以來,美國一直在安保相關技術上保持優勢。但在量子時代,這種局面不適用。按各國的專利數來看,中國超過3000項,以2倍的優勢領先於美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