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共社長談日本為何還沒生産出疫苗
2021/06/01
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1年多時間,美國輝瑞等歐美産疫苗正在推進接種,日本國産疫苗的實用化還沒有眉目。阻礙迅速開發的因素是什麼?對此,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2021年3月開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第一三共的社長真鍋淳。
記者:日本國産疫苗的開發比較落後。
真鍋淳:包括第一三共在內,日本的製藥企業都對投資疫苗猶豫不決。日本政府也沒有投入充足的預算來支援疫苗開發。要想製造出高品質的産品,需要大規模的投資。能不能盈利也很重要。單靠某個企業,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討論如何在政府主導下確保作為安全保障的疫苗、補貼及採購制度等。
我們公司的新冠疫苗跟輝瑞和美國Moderna一樣,都是採用‘信使RNA(mRNA)’的方式,經過歷時1年的開發,3月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已經比以往的疫苗要快了。現在可以少量生産。不過,如果要立刻生産出5000萬人用量,還比較困難。
![]() |
第一三共社長真鍋淳 |
記者:第一三共2010年代前半期就表明「要成為國內頂尖的疫苗廠家」。
真鍋淳:2011年,我們與(學校法人)北里研究所成立了合資企業,涉足疫苗生産,但工廠的品質管理很困難,未能實現穩定供應。我們一直很苦惱。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公司一直針對mRNA進行研究。不過,在進入臨床試驗之前,需要試驗評估藥效及安全性等,實用化並不容易。能夠製造均一的mRNA也需要時間。以前我們委託大學生産,品質管理水準的意識也不強。
記者:能實現批准生産銷售所需要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嗎?
真鍋淳:在全世界普及疫苗的背景下,招募未接種的參與者非常困難。很難做到厚生勞動省要求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我們也與厚生勞動省進行了溝通,比如説可以採取一種措施,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即使臨床試驗數據少,只要跟輝瑞疫苗具有同等的效果,也會臨時批准。如果沒有這樣的制度,在日本開發疫苗會更難。
記者:第一三共生産的疫苗何時能實際使用?
真鍋淳:我們計劃是2022年投入使用,但還要看臨床試驗的情況。能否與有效性強的現有疫苗形成差異也很重要。不過,保存和運輸也存在課題,我們正在考慮形成差異的方法。還有一個選項是將疫苗凍結乾燥,然後在常溫下運輸。
真鍋淳:出生於香川縣,現年66歲。197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1978年進入三共(現為第一三共)。曾在研究新藥候補物質安全性的研究部門等工作過,2016年擔任副社長。2017年起任現職。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赤間建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