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味道數據化進行再現
2021/09/24
將食物的味道和氣味成分轉換成數據進行再現的技術開發取得進展。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開發出利用電子信號再現味道的技術,麒麟控股(HD)公司開發出能夠調節鹹味的筷子等。這種技術將在忠實再現名店味道的食品開發和保健領域發揮作用。與遠方的人共用味道和氣味的技術也取得進步,有望廣泛應用於廣告投放等商業領域。
![]() |
明治大學的宮下教授開發出了可再現味道的技術和儀器 |
「就像共用視頻和音樂一樣,自己品嚐過的味道也能共用給其他人,這樣的日子不遠了」,明治大學的宮下教授如此斷言。可能讓這一未來變為現實的是2020年開發的電子信號味道重現技術。
該技術首先利用感測器對食品或飲料進行分析,分成甜、酸、苦、鹹、鮮5味,將各種味道的強度轉換成電子信號。然後以電子信號為基礎,將微弱的電流通入棒狀儀器。最後把該儀器放在舌頭上來感受味道。
食品企業在開發以「名店味道」為賣點的食品時,雖然能夠製造出相似的商品,但使用的食材和加熱方式等烹飪方法的細節之處會讓味道發生改變。如果使用感測器轉化的數值資訊,便可以多次完美重現「那種味道」。
![]() |
該技術還有望讓身在遠方、未品嚐過的人共用同一種味道。宮下教授預測稱,「將來還會實現共用味道的交流平臺(SNS)和感受味道的廣告」。目前正在開發能感受味道的顯示器。將連接顯示器的儀器放在舌頭上,就能瞬間感受到螢幕上顯示的食物味道。最早將於2021年內發佈試製機。
如果將儀器內置於電視,就可以邊看美食節目邊品嚐味道。試製機發佈後,將摸索與企業的合作方式,目標是在2030年前後實現實用化。
關於味道數值化技術,九州大學特別主管教授都甲潔于1989年開發出了全球首款「味覺感測器」。由模倣人類舌頭味覺細胞的人工膜來檢測化學物質,並讀取隨之産生的電壓變化,將味道轉化為數值。日本航空(JAL)使用這種感測器開發出了在機艙內提供的咖啡。咖啡豆因每年的天氣等栽培條件不同,味道也會發生變化,但將味道轉化為數值後,通過適當的咖啡豆調配方法,製作出了穩定味道的咖啡。
麒麟控股開發出了可調節食物鹹度的筷子等食具。利用從手握部位和舌頭接觸部分産生的電流,來調整氯化鈉含有的離子的運動,從而可類似性地調節味道的濃淡。麒麟將縮小産品電源的尺寸等,爭取在數年內實現實用化。
麒麟計劃到2027年將健康食品等健康科學業務的銷售額增加到2020年的2倍以上,達到2000億日元左右。健康業務推進室的佐藤愛認為,「該産品將應用於日常的減鹽生活,有助於保持健康和節制飲食等」。
![]() |
再現氣味的技術研究開發也取得進展。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以調味料等為對象,開發出了混合多種氣味的重現技術。運用的原理是,將感測器測量的氣味轉換為電子信號,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對電子信號進行分析。主任研究員田村亮表示,「只要積累足夠多的調配數據,還能再現豐富多樣的氣味」。
準確測量氣味的感測器也在相繼開發。三洋化成工業將與長瀨産業合作,開發使用人工智慧(AI)的感測器。首先將與釀酒公司合作,用於日本酒的釀造工藝。比如,「嗅出」壓榨發酵酒糟的合適時機,以穩定酒的品質。
凸版印刷與電子部件廠商I-PEX合作,開發出了連接智慧手機使用的感測器。該感測器檢測吸附産生氣味的物質時産生的頻率變化,用於掌握食品的新鮮度和由口臭引起的身體變化等。
也有將氣味再現技術用於廣告的做法。日本初創企業Aromajoin(京都市)開發出了使用數位看板等、與影像聯動噴射香味的裝置。該裝置配備6種香料墨盒,通過搭配再現幾十種香味。2023年以後,將實現與街上播放的電視廣告聯動釋放香味的機制。
味覺和嗅覺比視覺和聽覺更複雜,因此再現技術尚在發展中。實際的飲食還包括了口感及溫度等接近觸覺的因素。九州大學的特別主幹教授都甲潔指出,「味道和香味可以傳輸並再現,但從再現飲食這個意義上講,尚處於初期階段」。要想以更接近實際體驗的形式再現,還需要開發結合多種感覺的技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