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用量子技術自動編製鐵路運作計劃
2021/10/13
日立製作所正在利用模擬量子電腦的「模擬量子電腦」技術開發自動編製鐵路時刻表等運作計劃的系統。從到2022年度實現商用化的乘務員配置計劃來看,此前需要數天時間的工作被縮短至30分鐘。日本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方面落後於中美兩國,但企業的行動不斷取得進展。
日立將利用自身開發的被稱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退火」的模擬量子電腦,自動編制運作計劃等。首先結合1條路線的時刻表,開發了編制乘務員輪班系統。在運作時刻表的基礎上增加休息時間和夜班工作後的休假等條件之後編制。
![]() |
利用日立開發的系統此前依賴員工經驗的運作計劃的編制將實現自動化 |
日立通過攜手日本國內的鐵路公司,在每日有440趟列車運作的區間進行了驗證試驗,從約1000萬個組合中選擇了最佳配置。這一工作通常需要數天,但此次大幅縮短,鐵路運作所需的乘務員人數也比此前減少15%。將在2022年度之前實現商用化,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將納入視野。
關於乘務員輪班等組合的計算,一直被認為難以利用以現有2進制為基礎的電腦實現自動化。日立利用從多數組合中找出最佳情況的「量子退火(annealing)」的原理,成功實現自動化。
日立還在推進優化車輛配置的系統的開發。將適當分配實際運作的車輛和在車輛基地維護和修繕的車輛,如果實現實用化,能將鐵路公司持有的車輛數控制在最小限度。針對線路和電氣設備等的維護檢查,還將開發找出高效路線的系統。
還將開發此前依賴資深員工的經驗、需要數天乃至數個月的運作時刻表的編制系統。
在日本,多家鐵路公司的相互直通運作將擴大,時刻表編制和人員配置的複雜度正在增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鐵路的利用人數容易發生變動,運作計劃的自動編制的需求正在提高。
日本的量子技術研發達到一定水準,但在實用化方面落後於中美。由東芝和NTT等日本企業參加、9月成立的日本「基於量子技術的新産業創出協議會」將擴大量子技術的用途定為主要議題之一。富士通還將積極用於太空垃圾的清除。
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1年度日本國內的量子電腦的市場規模僅為139億日元,但到2030年度有望擴大至2940億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