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成立核融合發電新組織,參加方約50家

2023/12/26


  在日本,力爭實現核融合發電實用化的産官學合作組織將於20243月成立。IHI等核融合反應爐建設企業、材料廠商、商社、初創企業等約50家企業和團體將參加。新組織將推進技術開發並開拓銷路。在日本主導核融合的大多數企業都會加入新組織,開發動向將更加活躍。

    

  核融合發電時不排放二氧化碳,使用很少的燃料就能産生巨大能量。核融合反應在不維持熱量等條件的情況下,會立即停止。因此,與利用核裂變反應、必須進行嚴格管理來防止輻射外洩的核能發電方式相比,核融合發電被認為安全性更高。

    

 

  據英國政府稱,未來全球核融合市場規模將達到9萬億~30萬億日元,産業範圍也十分廣泛,歐美各國都在大力開發。如果資源貧乏的日本能夠實現核融合發電技術,未來將成為能源的重要選項。

    

  將要成立的組織名為「一般社團法人Fusion Energy Forum(暫定)」。由日本內閣府招募了參加企業和團體。

      

  包括開發核融合發電裝置的KYOTO FUSIONEERING(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EX-Fusion(位於大阪府吹田市)等初創企業、日揮、大林組、INPEX等大型企業在內,共有50家企業和團體報名參加。在該組織于3月成立之前,將募集更多參加企業。

    

  新組織將作為與核融合産業相關的日本民間代表,圍繞日本擅長的材料技術等,與海外企業及政府展開合作。要實現核融合發電的實用化,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來積累技術經驗。新組織不會拘泥於只關注日本自身的封閉主義,而是積極借鑒海外的先進事例。

   

EX-Fusion開發的雷射核融合反應爐

   

  新組織希望徵集技術需求,結合參加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和材料,提高日本國內核融合發電開發的速度。

   

  海外也有類似的核融合推進團體。在開發方面領先的美國「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FIA)」有源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初創企業、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100多家企業參加。

   


   

  FIA積極呼籲政府等出台核融合發電相關振興政策。日本的新組織也效倣FIA,圍繞安全規定及技術標準化等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議。另外,新組織還增加了材料領域的廠商等,突出特色。

           

  日本政府參與了歐美等國際合作建設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堆(ITER)」,並提出了根據其成果到2050年左右利用原型堆發電的目標。 日本的新組織還承擔與海外核融合相關企業項目的窗口功能,推動計劃在2030年代實現商用化的初創企業的開發等。

      

  日本KYOTO FUSIONEERING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小西哲之表示:「期待為在日本打造核融合産業而聚集在一起,之前沒有參與的企業也參與進來」。

    

  日本國內在核電站事故後,對利用核能技術越來越慎重。雖然核融合安全性更高,但會産生少量放射性物質,並且存在在超高溫下可以穩定持續使用的機制等課題,缺乏獲得大眾理解的舉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