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中國在核融合發電實證領域也走在前列

中國在核融合發電實證領域也走在前列

2023/02/23

PRINT

      從專利申請趨勢可以看出,在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核融合技術領域,起步較晚的中國正在迅速追趕上來。中國不僅與日美歐等國家一同參與了國際核融合實驗堆項目,而且在以發電實證為目的的開發計劃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利用磁場封閉燃料

 

      核融合有多種方式,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磁場封閉燃料——氫氣電漿體(電離氣體)的「磁場方式」,另一種是利用雷射等的作用封閉燃料的「慣性方式」。美國能源部旗下的研究所2022年12月發佈「凈能量增益」成果的是慣性方式的代表——雷射核融合實驗設施。

 

       但在實用化方面,磁場方式則遙遙領先。與此次美國研究所發佈內容相當的成果,理論上已經在25前的1997年實現,當時日本的實驗裝置「JT-60U」在使用氘的實驗中實現了同等的成果。磁場方式的核融合的重點已經轉移到以實現發電為目的的工程技術開發上。

 

目前正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堆(ITER)的核心部分(圖片由ITER組織提供)

 

      象徵這一點的是日美歐俄韓中印7邊合作在法國南部建設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堆(ITER)。該項目將於2025年竣工,雖然不發電,但目標是在加熱提供5萬千瓦的能量後獲得10倍即50萬千瓦的熱功率。

 

      在ITER以外,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是美國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CFS) 、英國Tokamak Energy等核融合初創企業。很多要打造跟ITER相同方式的小型反應爐,但很多專家認為:「現在處於開發高性能電漿等特定關鍵技術的階段。很難想像小型反應爐比ITER領先」(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訪問教授岡野邦彥)。

 

  中國目標是2030年代運作

 

       ITER的參與國和地區利用通過國際項目獲得的經驗,分別致力於開發下一個發電裝置,而但最積極的是中國。目標是2030年代開始運作規模比ITER大一圈、具有發電能力的原型堆「CFETR」。

 

      1月初,ITER機構負責人Pietro Barabaschi對媒體表示,預計ITER的進度將以年為單位推遲。如果這樣,與ITER進度聯動的日本等國家的國內計劃也只有推遲,讓中國領先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核融合發電極有可能大幅改變能源狀況。用1g重氫和氚燃料,可以産生跟燃燒8噸石油時同等的能源。資源量實際上也無窮無盡。

 

      發電時不排放二氧化碳這一點跟核電一樣,緊急情況下可以立即停止運作,因此安全性高。核電站産生的屬於高水準放射性廢棄物的東西在核融合發電中不會産生也是優點。

 

      日本在核融合研究領域具有頂尖實力,甚至曾跟歐洲爭奪ITER落戶。日本內閣府的核融合戰略有識之士會議近期制定出新的核融合開發計劃,能否明確提出將原型堆開發等的進度提前?這要看日本綠色創新的認真程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川和輝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7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8
投票總數: 13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