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登月探測器「SLIM」凝聚了這些日企技術
2024/01/1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無人探測器「SLIM」於20日淩晨成功在月球著陸。探測器機身上安裝了三菱電機開發的電腦,可以識別位置和速度,控制飛行。成功著陸是宣傳日本企業技術實力的一個契機。
![]() |
探測器SLIM月面著陸示意圖(JAXA提供,KYODO) |
SLIM于2023年9月用日本的主力火箭「H2A」發射,由三菱電機負責系統開發、製造和運作支援。引擎及電池等由各相關企業開發。開發費用達到約150億日元。
SLIM于日本時間20日淩晨0點(北京時間20日淩晨1點)從月球的15千米高度開始下降,並於0點20分(北京時間1點20分)在月球表面著陸。這是日本首次實現登月,日本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中國、印度之後第5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該探測器凝聚了日本企業的技術實力,具備以往的探測器所沒有的兩個特點。一是可利用電腦自主思考飛行,二是尺寸小、重量輕。
相當於機身「大腦」的電腦由三菱電機負責開發。機身可自行推測位置和姿勢,控制飛行軌道和姿勢。把飛行中拍攝的月面照片與過去積累的數據相對照,計算出位置和速度。可識別攝像頭捕捉到的隕石坑,修正飛行軌道。
著陸誤差從過去的幾公里至十幾公里縮小到半徑100米以內。月球上被認為局部存在水資源,登月需要具備可準確著陸到目標位置的技術。
相當於「眼睛」的攝像頭由從事衛星觀測設備業務的明星電氣(位於群馬縣伊勢崎市)開發。該公司對人造衛星使用的攝像頭進行了改進,為了使其能夠在地球至月球的軌道上耐受強放射線的照射,重新選定了零部件並更改了電路設計。為了避免攝像頭偏離方向,提高了抗衝擊和抗震動性能。
![]() |
SLIM的重量壓縮到了約700公斤(包括發射時的燃料),比2023年8月成功登月的印度探測器的約1.8噸及同年4月挑戰登月的日本ispace的約1噸還輕。
如果提高小型輕量化技術,可以用大小各異的火箭運到宇宙空間。可以在探測器上配備更高功能、更重的觀測設備和探測機器人。三菱電機首席總工程師杉田幹浩表示,「使輕量化和提高著陸成功概率達到了極限」。
各企業在各種零部件的開發和製造領域採取了措施。在引擎相關領域,三菱重工負責用於機身減速等的主引擎和儲罐。尤其是儲罐方面,把裝有燃料和氧化劑的容器合為一體,以減輕重量。IHI子公司IHI Aero Space(東京都江東區)提供12臺小型引擎,細緻控制機身的姿勢。為了瞬間産生推力,調整了內部結構,兼顧了輕量化和提高燃效。
電池組合了夏普的光伏電池和古河電池的鋰離子電池。光伏電池採用薄膜型,可以貼到曲面上。在陽光照不到時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為了確保輕量和高強度,在外裝上採用了層壓加工的不銹鋼。
由鑄件製造企業KOIWAI(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等開發的腳架在著陸瞬間支撐機身。採用重疊八面體的網眼狀結構,吸收著陸時的衝擊。以鋁粉為材料,利用3D印表機製造。
據普華永道預測,2020~2040年全球面向月球的運輸市場最高累計達到1020億美元。月球作為人類將來進入火星等的經由地而備受關注,美國主導的載人探測計劃「阿爾忒彌斯(Artemis)」也在推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原聰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