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掀起反恐技術開發熱
2014/06/19
![]() |
大阪大學試製成功的可搬運型毒氣的檢測裝置,可以檢測沙林等毒氣 |
此項技術連出現在監控攝影機角落裏的很小的面部圖像也可以看清,可幫助力反恐和追蹤犯人等。本年度就將投入使用,面向警方等銷售。
大阪大學教授民谷榮一等成功試製出了可在5~15分鐘內檢測出沙林毒氣、VX毒氣及生化武器——炭疽桿菌的裝置。該裝置重25公斤,形似箱子,由消防人員搬運到現場使用。
![]() |
該裝置有助於在事故現場確定有毒物質,防止二次受害,以及救助受害人員、幫助居民避難等。該項技術將與企業聯手實現輕量化,並於2016年度投入使用。
京都大學教授大垣英明等開發出了一種核物質檢測技術,可發現藏於貨櫃中的核武器原料——鈾。利用放射線——伽馬射線照射,1公斤的鈾10分鐘就可找到。該大學首先成功試製出了照射裝置。可在港口和機場防止核物質被帶入境。
建設防止犯罪和恐怖襲擊發生的安全社會也是日本政府的一大課題。為此,日本政府考慮通過對研發提供支援,普及以下的技術。即可高精度分析炸藥等成分的技術、輕量且便於穿戴的化學防護服、可識破隱藏攜帶兇器的圖像技術等。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預測,2016年日本國內的圖像處理等安全相關設備及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39億日元,較2012年增長9%。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