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淩晨3點不回家的日本人都在幹什麼?
2018/02/26
不知不覺錯過末班電車。與其在寒夜中徘徊,不如一邊到各處喝酒,一邊耐心等待頭班車。如果不享受深夜裏湧現出的充滿謎團的高漲情緒,那就太可惜了!在日本深夜營業店舖持續減少的背景下,各式深夜活動卻又奇異地興盛起來。人們在深夜裏以高漲的情緒投入網球或桌遊之中,甚至還出現了名為「等待頭班車地下組織」的偶像團體。等待頭班車發車的這段時間裏到底隱藏著什麼呢?
等待頭班車 悠然縱歡愉
坐標東京澀谷,在末班電車都已停駛的深夜裏,4個姑娘站在觀眾面前玩大型「層層疊」(Jenga)積木。
![]() |
深夜1點開始的「等待頭班車地下組織」的組建活動(2017年8月,東京都澀谷區) |
層層疊積木上印著可隨便回答的問題。「‘喜歡的牙膏是什麼?’誒,是Clear Clean吧。」「如果將自己比作動物是什麼?」「喜歡的食物是什麼?」4個姑娘輪流抽出積木,讀完之後再放到上面。
作為這場沒結果的閒談活動的主角,她們是叫做「等待頭班車地下組織」的偶像團體。人物設定為在澀谷錯過末班電車、為消磨時光而聚在一起的4個女孩。
設定妥當後,這個偶像團體在2017年8月的一個淩晨1點舉辦了組建儀式。由於還沒有自己的歌曲,所以成員們在儀式上演唱民謡、最後與觀眾一起互動、朗讀成員原創的連環畫、玩Bingo遊戲(賓果遊戲)等,成了一場接近4小時的漫長活動。
到場的近40名觀眾幾乎都喝了酒。因錯過末班電車且感覺有趣而偶然到此的三輪祐嗣(36歲)表示,「在會場也喝了酒,吵吵鬧鬧的,記不太清楚了」。三輪還表示,手機裏還存著不記得什麼時候拍的照片,「回過頭來看,好像還很享受。與一個人喝酒相比,還是這裡好」。
偶像團體的成員Murata·Hinagiku表示,「感覺會場沒有緊張的氣氛。喜歡在那個時間的舒緩氛圍」,熱烈推薦了自己所屬的團體。等待頭班車地下組織原本預定2月再次舉行深夜閒談活動,但2月下旬的首次現場演出不知為何似乎是從早上9點半開始。
咖啡館裏玩遊戲
讓我們變換位置,在深夜3點的東京秋葉原,商住兩用大廈3樓的「遊戲主題咖啡館秋葉原集會所」裏人們正在玩遊戲。這家咖啡館在每週五營業至次日早上6點,這在桌遊咖啡館中很罕見。據説人們為了玩100多種遊戲,特意在深夜來到這裡。
「這不是蟑螂」、「很遺憾,就是蟑螂」。
下班途中喝過酒之後順道過來的打越優(32歲)正在玩名為「蟑螂撲克」的卡牌遊戲。打越説自己不喜歡一個勁喝酒,就一個人來玩。他表示,「如果是深夜,這裡容易找到玩伴」。打越與在咖啡館遇到的人一晩上玩了差不多10種遊戲。他説,「麻將很單調,玩膩了。你看,後半段有點無聊」。在這一點上,玩遊戲比較有意思,並非僅僅決出勝負,可以純粹享受遊戲的樂趣。
![]() |
「遊戲主題咖啡館秋葉原集會所」在週五會營業至次日早上6點(東京都千代田區) |
參加完公司的新年聚會、和同事從神保町走到這裡的荒山鐵平(27歲)表示,「唱卡拉OK很累人。桌遊能讓人平靜下來」。他不斷拿起架子上的遊戲一決勝負,玩到5點已經非常疲憊。
在深夜中揮灑汗水
或許是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深夜會出現奇怪的亢奮。在社會人圈子裏,「慢節奏運動」靠著這種勢頭流行開來。從週末深夜1點開始,到頭班車開行之前的這段時間裏,沉浸在打網球之中。由於陷入已無法回家的境地,反而能集中精神打球……
![]() |
在高輪網球中心,週末邊打網球邊等頭班車(東京都港區) |
在東京的品川王子酒店高輪網球中心,8名參加者很快就開始全力擊球。
這裡的常客高橋智裏(25歲)説,「早上就開始打網球,白天和晚上玩,深夜再打球。總是打不夠」。就像其描述的那樣,很多網球發燒友都喜歡來這裡一展身手。高橋説,「夜裏人少,打得比較過癮」。頭班車發車之前一個勁兒地打,中間幾乎不休息。不過也有人表示,「如果趕上星期五的話,因為是下班以後打球,所以相當累。犯睏的時候會特別困」(泉良樹,24歲)。
的確,到3點以後步伐就會沉重起來,「對不起」的聲音好像也越來越多。但4點左右進行的最後一場比賽每局都會發出歡呼聲,將當天的氣氛推向高潮。來打球的藤江巧真(30歲)汗流浹背地説,「心情非常暢快。在車站看到喝酒到天亮的人會産生優越感」。他似乎非常享受這種無怨無悔的時刻。
![]() |
在24小時營業的「Kuri Adventures」享受攀岩樂趣的人們(川崎市) |
夜裏總會感覺渾身酸痛。2017年11月,日本國內罕見的24小時營業攀岩館「Kuri Adventures」在川崎市開業。因為攀岩運動有危險,所以飲酒之後不能做,但在這裡攀爬著岩壁迎接黎明的卻大有人在。
居住在東京足立區的公司職員岡崎一輝(24歲)就總在星期五一直攀岩到次日早晨。岡崎表示,「夜裏有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攀岩時可以盡情地大聲喊叫」。這才是真正的超越巔峰。
這些深夜活動看似略微有些奇怪,但其實恰到好處。等待頭班車的時間是每個人都能嗨起來的奇妙時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二村俊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